第二章 我的老师和同窗(1/2)
在父亲战斗过的地方,举目无亲的我长大了很多。傻呼呼的枯坐在华盖般的郁郁古树下,我迎来了绚烂的ri落,接着是暮sè的降临,父亲的尸体愈发干枯和冰冷,无尽的黑暗象厚实的兽皮笼罩了我的躯体。野外的寒夜,孤独的我因为冷和恐惧不时颤栗着,直到睡魔缓缓的合上了我的双眼。
如果没有那个平凡的老儒生,对于我是不是能够有机会长大chéngrén的问题,我想答案从一开始就应该是否定的。
我再次艰难睁开眼的时候,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张苍老而瘦削的脸,有如风干的核桃。看着这个枯瘦的老人,我心底深处莫名荡起了一种依恋的感觉,因为我是躺在了温暖的炕上而不是村外的绿地。我的头疼得厉害,这是一种生病了的感觉,应该是这个可亲的老人把病中的我从村外抱了回来,十室九丧的村民没有闲情逸致去注意一个彻夜未归的垂髫小儿。
从此我就开始跟着这个改称为老师的老人。回想起来,这段时间应该是我前半身中最温馨快乐的时光,老师对我从来没有太多的要求,他只是尽可能的让我吃饱穿暖,教我读书写字,数着星星听着那些故事安然入睡是我最美的享受。对于我那种喜欢舞刀弄枪的长远规划,老师同样支持。
虽然年幼,我的脑海里一直有个强烈的声音时时响起,要想报仇习武是最好的选择。尽管仇人是谁我并不知道,因为唯一可以作为线索的长枪已被贫穷的村人取走在集市上换作了粮食。
老师不是本地人,他生活在这个村落里是因为工作的需要,在我之前他正式收过个弟子。作为鲜卑来袭之战仅存的四个成年男丁之一,杂货店老板是全村最富有的人,他能逃脱此难是因为他恰好外出置货,当然也有人说他是好人有好报。杂货店老板的独子是我的师兄,所以老师不会务农却同样可以生存。
老师是杂货店老板在一次置货过程中路上救下的,据说那时的老师困顿得连个乞丐都不如,因为他不会也不屑乞讨。
老师为了报恩主动要求为其教育子女,本来杂货店老板是想婉言谢绝的,但最后还是被老师的一句话打动了:“如果你的子女博学多才的话,或许他还是只能做个杂货店老板,但至少他能有更多机会做好很多别的事。”就这样老师成了我们这座村落出现以来第一个教书解惑的智者。
我的同窗其实不止师兄,还有李肃那个家伙,刚开始他是在窗外旁听的,最多是双手拖下巴脏兮兮的趴在门口,但老师在接受他之前一直没有揭破他。在我们这个村子里,小孩数目并不少,但能够静下心来听一些不知所云的东西的却实在太少。
李肃开始读书要比我要晚一些,父母都死在鲜卑人手里后,他到底是为读书的诱惑而来还是为老师时常能给他一点食物所吸引?要我说的话肯定是后者的因素居多。李肃要比我大上三岁,师兄则比我大了一岁零几个月。
我们三人中师兄最为聪明,无论是背书还是写字,成绩总是最好。李肃十分圆滑,鬼点子多。说到自己,有点汗颜,总感觉与他们相比确实少了点什么,不过老师说的应该是对的:“这不是你不如他们聪明,只因为你花的时间要比他们少。”与读书的时间相比,我花在练武上的时间同样不少。
老师教书的回报并不丰厚,养活他自己都有点捉襟见肘,加上我那张嘴以及李肃那半张困窘可见一斑。虽然年幼的我们还想不了太远,但老师的身躯愈发单薄终究让我们有些感触,所幸师兄时常会带出点食物。
失去了几乎所有壮年后,村落开始变得愈发萧条,因为劳力匮乏原先尚能勉强温饱的村民纷纷难以为继。出走开始逐渐变为一种cháo流,第一个离村而去就是张嫂和她的几个幼子,失去三个儿子和丈夫后她再也无法坚持。村民们要么卖身为奴又或是投奔至亲,冷清的村落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残破。
第二年的chun天,生意难做的杂货店老板选择了搬家,将生意转移到一个更大的城镇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这一次老师是不可能随他们而去了,师兄家的富有是相对我们的村落的,其实老师的回报已经接近他家的收入了,老师越来越老的同时,更何况逐渐长大的师兄已经可以作为一个帮手打理生意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