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缅因号事件(2/2)
轻迫击炮虽然轰不塌城墙,但革命军不需要轰塌城墙才打的进去。一阵猛烈的炮火把城墙上炸的鸡飞狗跳之后,炮火向城内延伸射击,把躲在城墙后的清军预备队也炸的一塌糊涂。随后重机枪开火压制城墙,张作霖就带着他的连队抬着梯子嗷嗷叫的扑上去了。
城墙上实在组织不起太有效的反击,露出头的不仅要面对重机枪的子弹,还要面对越来越近的自动步枪压制,只能有稀稀疏疏的反击,根本形成不了有杀伤力的排枪。革命军顺利冲到城墙下。
爬上城墙的过程出现了一些伤亡,但爬上去后就是自动步枪的天下了,零星发生一些白刃格斗,更多的情况则是清军倒在自动步枪的抵近射击之下。
后续的吴佩孚连队很快也跟着上来了。战斗很快延伸到城里。清军本以为的强项——巷战,又成为了对手的强项。自动步枪、手雷和小组配合成为清军的催命符。
整个战斗历经三个小时,顽强抵抗的锐字三营1400多清军被二营全部解决。
蔡锷对于清军的顽强抵抗的勇气非常钦佩,他在清军将领的尸体前脱帽致敬。
此时他的心里多少还有一些悲哀。这个顽强的将领不缺乏勇气,但是受累于陈旧的战法。而中国人陈旧的又何止是战法?年轻的他开始多少有点明白他的领袖对于民族的期许。他也开始有点明白领袖经常说的“脱胎换骨”是意思了。
戴上帽子,临走前,蔡锷说了一句:“他不是死于枪弹,而是死于自己的脑袋。”
胜利者是不需要被指责的,即使这个小城市已经被胜利者打出了很多残垣断壁。城里的老百姓没有去指责胜利者,他们只是表情木然开始从躲藏的地方走出来,木然的去迎接自己的命运——家园被毁,或没有被毁;家人被打死,或者还活着。
30多年后同样木然的老百姓曾经象绵羊一样在一个城市里被屠杀了30万人。他们有恐惧,他们恐惧命运,更恐惧反抗命运。他们千百年来就被告知要逆来顺受的服从命运,或者说服从强者。所以很多年前,他们忍受了太平军的劫掠,又忍受“曾剃头”的烧杀;很多年后,他们忍受了军阀的蹂躏,又忍受日寇的屠杀。
很幸运,他们今天面对的不是烧杀劫掠或者野蛮屠杀的强者。但他们同样木然,并没有因此而感谢命运。
所以胜利者蔡锷此时的心情却莫名其妙的沉重了。他无法忍受这种木然,他希望他所看到的同胞都象他在新华学校的同胞一样有激情,或者象他在美国看到的国民一样有朝气。或者,至少象不屈的巴黎人一样跑上来吐他一口唾沫。
他深深呼吸了几口气,大声的对身边经过的一个排的士兵说:“唱歌!都唱起来!我们的队伍向太阳!预备~~唱!”
嘹亮的军歌响起,他觉得自己不再窒息。
在各处行进的革命军分队都开始应和歌声,此起彼伏的军歌让整个城市开始鲜活生动起来,似乎经过了千年的沉睡,终于要开始睡眼朦胧的要醒来。
蔡锷心想:“看这个沉睡了这么久的城市,刀枪没有唤醒他,炮火没有唤醒他,或许,嘹亮的歌声可以唤醒他吧?无错小说网不少字”
此时这个清朝的小秀才觉得自己应该去做个诗人。
130多公里以外,丁香正在努力谱写着一首曲子。她要给她的民族写一首新的歌,或者说,是抄袭。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试唱着这首歌,徐树铮觉得自己有一种被强烈激发出来的热情。他问他总司令这是歌。
“我们未来的国歌。”丁香这样告诉他。
(请各位投票鼓励下,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