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中心开花第一百四十三节湖广经略(1/2)
第六章中心开花第一百四十三节湖广经略
康熙十七年六月二十五,由红军第二骑兵集团军五万人、红军第五集团军三万人组成的北伐第一方面军在强大的炮火的掩护下突破了清军的金沙江防线,在几十里的江面上,大船、小船、木排、竹伐浩浩荡荡的横渡过江。金沙江边的清军根本没想到红军在重围之中还能从江上突围,加之大量的兵力都集中在正面与红军对阵,侧翼的兵力不多,因而很快就败下阵来。红军北伐第一方面军八万多人马不到三天就全部过了江。
北伐军按计划向湖南挺进,各地清军见红军势大都往风披靡。在六百里外的贵州遵义,当地驻军是由原红八军为根基组建的贵州绿营,北伐军一到,下级军官竟打开城门将红军先头部队迎进了城,城中清军总兵落荒而走。红军马不停顿的一直向湖南杀去,出征的半个月后北伐军占领了湘西重镇:永顺。稍事休整,红军继续向湖南中部挺进。
红军突然从宁远杀出,各方反应强烈。康熙知道红军是要乘机抢夺战略要地,忙令顺承郡王、大将军勒尔锦会同湖广总督董为国率南方各省镇兵十五万人迎击北上的红军。但是红军骑兵的进展速度很快,双方竟同时赶到长沙。原本湖南、江西、湖北各省留守的镇兵都不过两、三万而已,听说红军要来都没命的逃了。有些听到勒尔锦率大军到了,各地督镇纷纷归附。清军人数渐渐达到二十多万了。红军快马加鞭,抢先战了长沙,长沙的地库银财产、军需粮草被红军悉数缴获。面对即将赶来的清军大军,方面军司令员高大节和第五集团军司令员赵宏灿都认为红军实力并不弱于敌人,应集中力量迎敌而战。但参谋长戚振邦却不同意,他认为此仗红军可能仰仗着骑兵和火力优势战胜敌人,但也可能打成僵持。红军新到。没有根据地,没有群众基础。长沙又缺少坚固的防御工事。一但打成相持,不仅会消耗大量的物质,而且伤员、病号无处安置,日子久了必然难以为继,这与我军在湖南建立牢固的根据地的目的不符。政委高静娴也认为不能硬拼,应用运动战和游击战来消耗敌人,然后选择有利时机全歼敌人。经过了川陕作战地高大节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且临走时丁勉一再叮嘱不要与清军争一时地长短,最重要的的任务是建立根据地。因此清军一到,红军竟向四处走了,长沙周围的各州县相继被红军占领,红军开始在湘西一带建立根据地。
勒尔锦一到湖南就得了长沙,心中当然高兴。可过了几天,心情却越来越沉重。湖南连年征战,民生凋敝。人口急剧减少。听说红军来了,原本长沙仅有的十多万人跑了十之二三,满清大军一到,人又跑了不少,全城仅剩下不到八万人了。红军将长沙的粮草军需全部夺走,占领长沙的清军二十多万大军地军粮就没了着落。勒尔锦只得向湖北、江西求援。接着就是四周各州县警讯不断,勒尔锦一时也不能判断红军主力的位置,只得派人四处去打探。不久,探马回报到,各地的红匪都不过数千而已,而且大多是骑兵,他们往往是夜里偷袭和火力进攻为主,原本各州县的守军都不超过几千而已,往往几个时辰内即尽墨于敌手。
勒尔锦心想既然红匪分兵四处出击,那我就集中力量击他一路。他派出八万多人扑向澧陵。谁知红军早已退了。接着是邵州府、宝庆府相继都失而复得,清军逐渐狂妄起来。五万多人就向湘西杀来。但是红军早在冷水口设伏等候,第二骑兵集团军先以重炮群猛烈攻击敌人队形,骑兵们乘乱杀出。原本得意忘形的清军被这一阵炮火给打蒙了,当下就炸了窝。在宁远保卫战的后期,红骑兵们几乎没有参战,在湖南的前期作战中又一再撤退,大家早已憋了一股闷气,此时正如那猛虎入羊群,斜劈、竖砍、提挑、直刺,只听到嘁里喀嚓的刀剑劈砍声,哀叫惨呼连天,清军成群地砍倒在地。清军开始还在抵挡,可那闪光的钢刀不断的将他们击倒、劈开,清军前队被杀退后,后队还在前冲,可后面的红骑兵也冲了上来,清军被围堵在一个方圆不过七八里的山坳中。这番好杀真是:钢刀饮血淋淋然,人头翻滚心胆寒;征云阵雾遮日月,寡妻遗孤恨漫漫。
统帅这一队清军的江西绿营统领赵应奎也是久经沙场地骁将,他见绿营兵根本都抵挡不住骑兵的冲杀,立即命令各部向山上突围,谁知红军早已在山上布置了大量的步兵,火枪、弓箭、手榴弹一阵狠砸,清军的多次突围行动都被粉碎了。赵应奎将剩余的清军收缩在半山坡上,组成箭阵和长枪阵拼死的抵抗。由于山地崎岖,战马行进困难,红骑兵在攻击时伤亡不小,攻击的效果却不好。高大节命令骑兵后退,开始用火力向敌人实施打击,炮火很快在敌群中爆炸了,敌人一乱,红军再次进攻,接连几次以后敌人被打散,最后成了红军漫山遍野的抓俘虏了。这一仗,红军消灭清军四万,只是让清军统领赵应奎跑了。
由于红军行动太快,清军的援兵尚未赶到战斗就已结束了。这一仗让勒尔锦老实了许多,按赵应奎所言他们遇到的是红匪地骑兵部队,其统帅是高大节。对这支骑兵地骁勇善战勒尔锦早有领教,那高大节更是威名显赫,当年在湖南他带着几千人的飞虎队就将清军打地到处跑,如今他又统帅着十万虎狼之师,那红骑兵战士强悍无比,加之有配有强大的火炮,因而许多清军将领都轻易不敢与他们对阵。勒尔锦知道自己十几万人真要与他们打起来怕是不占上风。此时在湖南遇到这等凶神,他不禁有些心怯,再也不敢轻易派兵追击红军了。这样红军继续在湖南各州县发展,清军却死守长沙、岳阳数郡。这期间清军曾出城打过几仗,清军人数多了,红军多以游击战、袭扰战、地雷战应对之,更有红军特种兵进长沙偷袭敌人的重要机构。有一次竟将清军地总督衙门给炸了,一时间长沙城里风声鹤唳、鸡犬不宁。清军只能在长沙留下更多的兵力。出城的人少了,城外的战斗就吃了亏,遇到红军炮火和骑兵部队的冲击,伤亡太大,只得退回城里,双方开始在湖南进入僵持阶段。而红军在外线的发展却十分迅速,湖南的西部、南部先后被红军控制。接着红军继续向湖南东部和北部发展,常德府、衡州府先后被红军占领。不过一个多月,长沙地清军就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缺少粮食,处境艰难,派出几批征粮队都被红军打了回来,清军在夏收季节却不得不在城中抢夺百姓地粮食,城里的百姓也开始向城外逃。长沙的清军已经乱了阵脚。恰在此时,湖北又传来消息,红匪已沿江而下,鄂西数郡已现匪踪,眼看荆襄也要乱了。
满清湖广总督董卫国从顺治朝开始就任江西巡抚,后又加封工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衔。他是康熙朝中不多的文武双全的汉臣。当年在江西,他配合满清大兵平灭了吴三桂的叛乱。蔡毓荣战死后,康熙对董卫国更加重视,立即提升他为湖广总督。董卫国当然也十分用心,他不仅积极在湖广、江西征兵征粮,支援四川作战,而且还亲率绿营参加剿匪行动,他手下也有一批能征善战的将领,前时那个赵应奎就是其中之一。鉴于十几万大军被困在长沙城里不能动弹,各种军需物质奇缺。董卫国向勒尔锦建议道:“王爷。老臣督抚江西多年,各方根基算得厚实。粮秣兵源也有着落,更可与闽浙地康亲王合兵一处共同御敌。故而臣以为我军应立即退守江西。”
勒尔锦与董卫国合作多年,知道他心思缜密,经验老道。勒尔锦也感到在湖南很难坚守,可他心里尚有些担忧,前期对阵吴三桂时自己有些怯阵,皇上对自己已经不待见了,此时再要擅自撤出长沙,后日论起来皇上还那里还能有好?他对董卫国说:“中堂大人,退往江西不失为脱困良策,只是尚未知皇上心意如何,他日追究起来怕是难脱干系。再说失了湖南,江西必再致罹患,届时岂不得不偿失?”
董卫国道:“王爷,能夺地争胜固然可喜,可明知不敌偏要争强斗狠,实为下策,蔡中堂罹难前后皇上也有此意。眼下天下纷争四起,朝廷一时不会在湖广再用重兵,因而我湖广大兵应以防御为上。只要我大兵及时退却,在江西可从容构筑坚实营垒防御红匪,待等皇上在京师得手,方可于此再次用兵。”商议停当,清军就开始策划退兵江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