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筑垒鏖战第一百二十八节 山口之战(1/2)
第五章筑垒鏖战第一百二十八节 山口之战
康熙十七年三月初,清军开始向宁远州进攻。当大军进至嘉定府(乐山)时开始遇到红军的逐次抵抗,由于此地尚处于川中盆地,地势平缓,大军调动极为便利。当几十万大军即将包围嘉定时,红军又撤了出去。嘉定的失守,使叙州红军有可能受到清军的前后夹击,因此红军又主动撤出了叙州。这样红军已经完全撤出了川中平原,数路清军汇合在一起总兵力达到了九十万。除留下部分兵力防守成都等要地,清军继续向宁远进军。
过了嘉定就进入山区了,从川中平原到宁远有两条路,一条是西面沿大渡河走小相岭到峨边,另一路是东面走大凉山。这里的真是山青水秀,美不胜收,前有著名的佛教胜地:峨眉山,那山势雄伟,景色秀丽,气象万千。后看大小相岭、大凉山等山脉,那更是万山重叠,神态各异,远看去犹如海涛奔腾,巨*排空;又好象一条条飞龙,起伏而动,飞向天边。近看来有的是山高林密,奇草异木,有的是山石险峰、青山绿水,时常可见那珍禽异兽、豺狼虎豹出没于林中。峨边的这条路是沿西河而走的一条山谷,道路虽然蜿蜒曲折,但地势是逐步抬高,起伏较小,进入山区比较容易。但是这条路山谷比较窄,两旁的山势险峻,有些地段的路旁甚至是几十丈、几百丈的陡峭崖壁。进山的山口一旁的一座山岗叫湖山,湖山后面紧连地是绵延不断的高山密林。为了加强成都和宁远两地的联系。四川百姓党政府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开山劈石,将这条路修整加宽,用水泥铺垫一条通畅的大道,这条路也就成为宁远与成都之间的主要通道。
在东面还有一条沿马边河走大凉山的一条路,这里起初山势平缓,呈现出丘陵地带的特点,河道所在地山谷很宽阔。有些地方宽度可达十里之多。再向前走不过几十里就真正进入了大凉山区,山势陡然险峻起来。道路也崎岖起伏了许多,十分难行,重车马都不易通行,而且这边的道路只是一般地土石路。
清军前锋营和游击营将前方地形细细打探过后,得知了两条路和周围地形及红匪的一些布防情况。西路是山势险、道路宽平,但红匪已经将道路毁掉,这条路上还有不少红军把守。而东路地势是前缓后险。路虽有,但不易通过,一路上未见红军防守。康熙与众文武大臣庭议行进道路,众人都道以丁勉的精明,他不会对大凉山这边不设防,或许是前面根本就没有路。而峨边一路红匪即毁了路,又派重兵把守,想必是这一路比较好走。反复权衡以后。清军决定首先由峨边一路发起进攻,大凉山一侧则相机而动。
湖山是小相岭山脉的入口处的一座高不过四百多丈的山头,它的前面有一片开阔地丘陵地带,沿绵数里伸展到前方的平原上。只是在二百丈高以后山势猛然陡峭起来,看上去山顶上像是由山石又辅以人工垒砌成了一个城堡,突出的像一个拳头一般。山上原有的树木已被砍伐。看上去山上被枯草和小树丛覆盖着。湖山防御阵地是红军防御体系的第一个环节,在前面开阔地带,红军敷设了大量的雷区,并挖了不少壕沟大坑,以防止清军骑兵的冲击。主阵地设在二百丈以上,山上那个握紧的拳头实际上是红军修筑地防御主阵地。红军首先利用地势将周围的山石开凿成一段陡峭的石崖,有些地方则是用石块、水泥垒成的石墙,这样在方圆数里的主阵地周围就出现了一圈几丈高的围墙。主阵地内部是由坑道、碉堡、战壕和掩体相互联系,各种轻重武器配备合理,构成了一个完整地防御体系。大多数射击位置都在用水泥砌成的碉堡或掩体中。视野开阔,并能有效的防御对方的炮击。可以说红军在湖山上修建了一个坚固的城堡。这里离前面的开阔地带尚远,但它居高临下,可以有效的控制河谷和山前的平原。在主阵地上红军配备了重炮和榴弹炮群,并辅以相当数量的迫击炮、飞炮的火器。敌人要想翻越小相岭,必须攻占湖山山口。
清军先用部分兵力对湖山红军阵地发起了试探性地进攻,他们一边修复道路,一边派人出数千人小心翼翼地向山上运动。一走进雷区,地雷接二连三的爆炸将清军炸死了不少,敌人地速度更慢了。在湖山防御的是红军第一集团军红一军第三师,师长楚天丰在指挥所里看着前方蹒跚而行的清军队形,知道清军是试探红军的情况。他对参谋长郑平说:“郑参谋长,该让狙击手动手了。”
郑平向传令兵下达命令:“命令各部狙击手齐射。”旗语过后,开始响起一阵密集的枪声,红军阵地上四处都响起枪声,清军队伍中不断传来惨叫,队伍中不断有军官被放倒。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战斗,清军都有了经验,只要你是当官的,在战事中要尽量向后靠,或是混在大队人马中,切不可张牙舞爪乱喊着进攻,红匪里有些射手专找军官的晦气。那红匪射手也十分刻毒,往往是一百多丈的距离,专打人的要害部位,多是一击致命。你若要寻机报复,那倒看似到处都是,有时却又无影无踪,有时远远的看着红匪在那里打枪,自己的弓弩、火枪够不着,待要架炮轰之,红匪早已不知去向。你若张牙舞爪的势仗要报仇,那下一个枪子正要朝你而来。红军狙击手的猎杀行动在清军中造成了极大的恐慌,听到那清脆的枪声,看着周围那些军官们被打倒了不少,清军都慌忙的卧倒在地上。只见山冈上一片片、一点点,那黄褐色地枯草与清军的蓝灰军服和红顶笠帽显得及不协调。红军狙击手居高临下看的很清楚,他们对近前的清军实行点杀战术。断断续续的枪响,有些在草地里仰脸向上看的清军被一击毙命,没了声息;有些被打中后惨嚎一声,抽搐着由卧倒变成了仰天向上,头上或胸口鲜血泉涌而出。丢了性命;还有一些清军被红军狙击手打伤,竟是在草地上翻滚着。嗷嗷的叫起来。这还没有看清对方地阵地,自己人已倒下了一片,而且看着被子弹打中的人离自己越来越近,心中发凉、一声发喊,众人起身向后跑去,敌人地第一次进攻被打退,他们并没有试探出我军虚实来。
看着红匪防御严整。清军拉起炮阵,上百门红衣大炮开始对湖山山顶猛轰起来,轰隆轰隆的响成一片,好不威风。看看没有反应,清军立即组织两万多人开始了进攻。可在走了不远就遇到红军的地雷阵,劈劈啪啪的一通好炸,不断有人被炸上了天,清军的进攻部队阻挡在阵地前。而红军的火枪手又趁势发威,脚下接二连三的爆炸,飞蝗般地子弹迎面打来。而且这次进攻的人虽然多,但红军的火力好象更猛,那火枪怕有上万条之多,清军一时被打蒙了。进退不是,尤以军官伤亡最大。看红军势大,敌人最后还是退了回去。连折两阵,知道红军防御的严实,要突破对方的防线,首先要破了他的地雷阵。清军的大炮开始向雷区狂轰起来,红军堡垒前的开阔地带被炸了个遍,有些地段竟似将那地面了翻犁一番。打地兴起,红衣大炮多了起来,有些为了打到红军的堡垒。炮位开始前移。红三师师长楚天丰下令山上的重炮群开始攻击敌炮兵。清军的大炮促不及防,被炸毁了不少。不得已只得强攻了。
清大将军岳乐带领着近四十万人进攻湖山,结果在几百门红衣大炮的狂轰滥炸之下,红军的阵地竟似纹丝不动。看此时地情形不同以往,红衣大炮虽说也能打四,五里远,可红匪的重火力都布置在三百丈以上的山头附近,他们据高临下,清军的火炮靠的近了就会遭到红军大炮的攻击,离的远了根本就打不到红军阵地上,刚打了一天,红衣大炮已经损失了三十多门了。因此清军营中能与红军对阵的只是王屏藩的重炮营的四十几门重炮而已。在清军看来,这红匪地火炮打地是十分讲究,只要见有集群冲锋,他立即是轻重火炮一起上,将那进攻的队伍横扫一遍,能从这覆盖射击中生还者寥寥无几。而当人少时或是你地炮打他时,他要麽沉默不发,要麽冷不丁来一炮将你的大炮毁了,或是照那要命的地方给一下。为了将大量的红衣大炮派上用场,清军趁夜为火炮挖好炮位,打一阵子就要赶紧换个地方,好不辛苦。大炮的攻击效果也让人疑惑,明明的猛轰猛炸,接连打了几个时辰,只见山上黑烟冲天,碎石乱飞,看着上面的红匪没了声息。再派人冲上去,前方红匪的火力依然强悍,虽然己方不断增兵,可冲锋时对方火力依旧十分猛烈,清军的伤亡极大。
而在红军前沿阵地里师长楚天丰正在和参谋长几个人商议着战况,参谋长郑平道:“打了一天了,清军伤亡少说也有近万了,双方也互相知道些底细,我们虽然伤亡不大,可一万多人要想阻止对方几十万人也不太容易。我建议每次敌人进攻时可以将他们放的近一些,这样我们的飞雷炮和手榴弹才能发挥作用。”
楚天丰道:“打这一天,看成效不大,他们必会不断变招。眼看着敌人也在不断增兵。而我军的任务就是利用工事大量的消灭敌人,放敌人到阵地前也是战前制定的方案之一。眼下我们主动变化,这样可以打乱敌人的布局。张团长,你们准备的如何了?”
在前沿防守的是十五团,团长张贵海年纪三十多岁,看上去是个精干的军人。他接着师长的话说:“师长,我们早就准备好了,保证让他们有来无回。师长,我们团打的好了,能否在前沿阵地上多打几天。”由于红军防御体系十分完善。在这几天里伤亡很小,为了锻炼队伍,同时也使前沿地部队保持旺盛的斗志,红三师实行的是前沿轮岗制。十五团后天就要下去了,因此他们团长还想争取一下。
楚天丰说:“这不行,战前制定的计划不能变。再说你们打的好,那是应该的。你不要再讲条件了,以后的大仗、恶仗还多着呢。我问你。部队伤亡情况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