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节 战争爆发(1/2)
康熙十二年十月,京城里传来消息,皇上同意三藩自请撤藩的请求,已往各藩派出钦差,打理、监督三藩撤藩。吴三桂将自己的心腹夏国相、胡国柱、马宝、方光琛叫来将京城传来的情况告诉了他们,四人一时沉默不语。胡国柱先道:“王爷,即然事已至此,我等宜早动手,眼下就去联络各方,按原计议行事。云南这里要严密封锁,严防一干人等走漏消息。”
马宝道:“对!他不仁,我不义;我等还是早些动手的好,先将那狗钦差擒了再说。”
夏国相道:“眼下只有集会各将佐,传令我全体将士以备战事;王爷,还应全局商议战事策略,以应对可能的各种情况。”
吴三桂问道:“国相,依你之见,我们要怎样应对此时的局面?”
夏国相道:“王爷,反是必反,以早为好。但要让朝廷知道的越晚越好,我们要尽量遵旨行事,钦使一到,虚与委蛇,困其行动。暗里继续调动兵马,一旦准备完毕,我们应先出云贵以夺湘、川、鄂、赣,使我们有更大的回旋余地,还可引四方盟众呼应,再者我们也有了良好的粮秣军需供应之地。”
胡国柱跟道:“待到钦使到来,我等挑起众怒,趁机起事。同时封锁各要隘关卡,只准进不准出。还有那个朱国治,切不可让他跑了。”
方光琛原本有些不同意眼下就反,但见几个人都极力要反,吴三桂的意思也似要反,所以知道劝也无用。他说道:“王爷,即要反了,就应计议周详。眼下说话钦差就到,不若我等看他意思,若有回旋之机,就尽力维护。真若不机,再速速将各人囚禁,要力使事情往后拖延为好。”
马宝闻言急道:“还是拖延为好,眼见他就要刀加你脖子上了,你若甘愿受戮你去,我等定不再受那鞑子鸟气。”
吴三桂忙喝道;“你休得无礼,先生所言自有其道理。”
那边夏国相道:“两位说的都有道理,只是这钦差来就是要打理撤藩起行之事,过后终将翻脸。依我之见,我等应先佯装善待之,等他失去防备再猛然行事为好。”
吴三桂思索了一会儿道:“我等就按此议行事,立刻点齐各部人马准备出征,还要对各厅、司再次验查库存情况,钱粮、武器、车马要准备充足,你们分头去准备吧。”
过了几天,钦差到了,吴三桂接了诏书。一边派得力部员招待好了,点验库存,交审税计,一副办理交接欲要离开的样子。另一边召集手下将佐会集府中,只见厅案上摆放了不少金银珠宝、佩剑短刀之类。吴三桂对众人说:“各位将军,我等同心协力征战多年,又受朝廷委派到这云贵戎边多年,受过无数辛苦。如今天下大定,我等方有些太平,不意前日皇上谴使命本王移师山海关,此去吉凶未卜,看来我等又要受颠沛流离之苦。今日本王备些薄礼记项,各位兄弟取去,各自寻个归路走了,他日恐再难见到了。”说完面露一脸悲凄之色。
众将接道:“我等随王爷南征北战,为大清立有汗马功劳,为何皇上要撤藩?”
吴三桂道:“朝廷意旨不便猜测,只是本王也是自作自受,当年错走一步,领清兵入关灭了明朝。今日被人卸磨杀了也是应该,只是让各位兄弟和我一起受罪,心中悲苦不过,今日我这些家产大家分了散去,兴许也可保了性命,维持家用。”
只听马宝叫道:“清朝的天下,乃是王爷带着我等受那千辛万苦打出来的。且不提以后有何编派,只想他们在京城快活作乐,王爷还要南北颠沛,这样以怨报德,我等委实不服。”
众将也喊道:“对,我们不服,为何要我们北迁?我等不听他胡乱调遣!”
夏国相也高声道:“王爷,此去辽东凶多吉少,不若我们杀了他那狗屁使节,反了清朝,也不再受那满人的鸟气。”
夏国相一句话正说到众人心中,众将一起喊道:“对,王爷,我们反了!”
吴三桂装着想了很长时间,然后说:“兹事体大,本王不能再让各位兄弟为本王试险。此事还是休要再提。”然后露出一副决然赴难的模样。
这时又有钦差遣人前来催问行期,吴三桂正说就走,就走。那里胡国柱起身抽刀将来人杀了,高叫道:“王爷,走是死路。我等愿随王爷再与那满清鞑子再杀它一场。”
吴三桂见了,佯装气愤之态手指着胡国柱说:“你,你……,你怎如此卤莽?快来人,速速将他捆了,送交钦差处置。”
胡国柱本是吴三桂心腹,又是吴王女婿,事已至此众人怎能不知吴三桂心意,都忙跪下求情。只听马宝道:“王爷,胡将军也是为王爷着想。我等都愿为王爷赴汤蹈火,万死不辞。想那满人对我等欺压太甚,反了也是顺应民意,望王爷早下决断。”
吴三桂悲凄道:“不想我等为大清戎马一生,今日他得了天下,反又来算计我等。我若不照他所言,日后他定是要大动兵戈。没想到十年后又要见那血光杀戮,各位兄弟也要受我拖累,这事还是顺他为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