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七章 夜行(1/2)
一个人的立场、态度总是随着自身地位的改变而改变的,谁的观点都不可能一辈子谨守不变,谁也不可能甘心一辈子屈从于某些人或者是某些团体之下。
安东会走到今天这一步,会试图摆脱北京的束缚,楚振邦丝毫都不会感觉到惊讶,说句实在话,如果换成他是安东,他也会这么做的。
对于安东的“变节”,楚振邦不认为自己应当承担什么连带性的责任,毕竟他不可能从根本上控制住安东这么号人物,别说是他,就连北京都做不到,相信有关方面也不会将这方面的责任推到他的身上。
坐在詹国兴的车上,听他讲述今天听到的一系列消息,楚振邦心里总归免不了会有几分感慨——安东终归是成了气候了,自己前世所熟知的一部分历史,显然也在这一点上发生了变化。如果不出大的意外,安东将成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内的诸多寡头之一,而在前世的历史进程中,他这么号人物是不存在的。或许,安东的出现已经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比如说俄罗斯的第一任总统选举,楚振邦记得很清楚,前世这个选举的结果是在六月中旬才得出的,而现在才是五月中,这个结果却已经出来了。
历史进程的这种细微变化究竟意味着什么,楚振邦现在还说不好,他只能冷眼旁观,坐等这个变化所带来的连锁反应逐一出现。
詹国兴开着车,没有去国安部,而是直接拐上了北三环,随后就顺着北三环一路向朝阳的方向走,到了北京电视台之后又拐上了西三环,直到最后拐上法门寺路,在一栋挂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学院牌子的楼前停下来。楚振邦并不知道这个研究院其实就是国安部成立之初的老八局所在,现在不过是换了个牌子罢了。
“跟我来,”把车停在楼前的小停车场里,詹国兴下车的时候招呼了一声,说道,“记住你刚才说的话,那篇文章中的主要观点,都是从安东那里听来的。”
楚振邦默然无语的点点头,他也搞不清楚詹国兴是不是相信自己刚才那番话,如果相信的话,他眼前显然没有必要再叮嘱一次,如果不信
詹国兴脸上的表情很严肃,从走进大楼一直到登上四楼,他都是一句话不说。
一路上楼的时候,楚振邦仔细观察了一下,这栋楼里的警卫似乎并不怎么严密,就是楼门入口处有一个监控摄像头,看上去与一般的研究所没有什么区别。
詹国兴在四楼走廊最东头的一个房间门前站住脚,他伸手在门前敲了敲,转过头来递给楚振邦一个眼神,那意思是让他自己进去。
楚振邦看了看门上的标牌,是“主任办公室”的字样,也听不到里面有什么动静。
迟疑了一下,楚振邦伸手房门推开一道缝隙,随着门缝越开越大,眼前能看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门里的办公室并不是很宽敞,相比起楚振邦在公司的办公室来,只能用寒酸来形容。
办公室的窗户朝南,没有窗帘,透过窗户可以看到中央民族大学宿舍楼散发的点点灯光。紧挨着窗户的地方,摆放着一张宽大的办公桌,桌子上亮着一盏台灯,而这盏台灯也是办公桌上唯一的一样摆设了,除了它之外,能看到的东西就全都是厚厚的文件和书本了。
桌子后面的木制椅子是空的,没有人,楚振邦又将房门推开一点,赫然发现离着桌子不到两三米远的地方,有一个苍髯皓首的老头正端着一个搪瓷茶杯站在那儿,一脸有趣的看着自己。
“进来吧,偷偷摸摸的干什么?”老头盯着楚振邦看了将近几秒钟,这才朝桌子迈了两步,将手中的茶杯放在桌上,笑道。
“对不起,”楚振邦赧然,迟疑着推门走进屋。
“你就是楚振邦?”老头身上穿着一身带布扣的传统练功服,脚底下却是一双纳底的老头鞋,搭配着红润的老脸、几可及胸的霜髯,很有几分道骨仙风的意思。
“是,”楚振邦双臂垂在身侧,恭恭敬敬的回答道。
老头又上下打量他两眼,点点头,说道:“嗯,不错。”
“不错?”楚振邦一脑门子官司,他也不明白老头是什么人,更不知道他所说的这个“不错”是什么意思。
“走吧,”老头似乎也没有多做解释的意思,他从办公桌后的椅子靠背上抓过一件外套,一边朝门口的位置走,一边说道。
“走,去哪儿?”楚振邦愕然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