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章 抉择(2/2)
昨晚,楚振邦研究了那份由体改委正式发给西城时尚的函件,或许是有关方面对最初的计划做了部分修改,相关的条件并不像张一明所说的那般苛刻。按照函件中提到的内容,西城时尚并购国麻一厂之后,虽然需要承担该厂所亏欠的巨额债务,但同时也将获得来自轻工集团公司的七千万人民币注资,而西城时尚百分之二十五的股权,也将由身为中央直属企业的轻工集团公司掌握。
除了这笔注资之外,掩藏在明面下的利益也很多,比如说避税的问题上。国麻一厂是个纯粹的亏损企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净亏损企业,在税收政策上,它不仅享受着免除所得税的待遇,为了抵消亏损,并购后的若干年里,它还能享受到政府退税和年度税收减免。这样一来,西城可以在完成并购后,将一些盈利丰厚的项目转到国麻一厂旗下经营,这样的手段不仅合法而且还能规避巨额税收。
再有一点,也是对楚振邦最有诱惑力的一点,这场收购直接关乎到西城时尚能不能得到上市融资的机会。体改委的信函上虽然没有直接点明,但却很隐晦的提到了这一点。
前世的记忆告诉楚振邦,在这个疯狂的90年代初,国内的股市是一种如何混乱却充满了黄金的地方,如果能抓住这个机遇,西城的资金链必定能够得到极大的充实。
除了这些看得到的好处之外,楚振邦还认识到一点,国有股份的引入的确会危及到他在西城时尚内的既得利益,但同时也能给他带来一个真正可靠的保证。这一步一旦迈出去,西城就等于是向“三一”重工那种类型的企业迈出了一大步,他这个西城时尚的总裁,也等于是将一只脚踩进了体制内。
正因为认识到这些好处,楚振邦在昨晚的讨论中是倾向于接受体改委提案的,他并不担心西城的未来会不会处在他的控制之下。
的确,安东手中还掌握着西城百分之三十的股权,苏联解体在即,将来一旦安东成为传说中“寡头”,这部分股份只要他想脱手,很有可能会落到轻工集团公司的手里。到那时,轻工集团公司将以百分之五十五的股权全面控制西城时尚,将其变为国家优势持股的国有企业,楚振邦将从企业的所有者变成第二大持股股东。
但楚振邦并不担心那一天真的到来的时候,他会失去对西城时尚的控制权,因为西城的成功在于品牌的成功,在于其设计风格能为国际时尚界所接受、认可,换句话说,西城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其中绝大部分的因素在于他这个首席设计师的设计。时尚品牌的经营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经营,设计师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支撑着品牌的持续发展,尤其是对于西城这种刚刚在时尚界站稳脚跟的品牌来说更是如此。
可以预见,在今后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的时间里,西城还需要楚振邦这个首席设计师来支撑品牌的发展,一旦他宣布离开西城,即便是花费重金聘请国际顶级时装设计师过来接替他,都不一定能支撑起这个品牌来。那是的西城时尚将因为第一代首席设计师的离开而遭受重创,即便不会沦为二流品牌,估计也要丢掉大片的市场。而对于楚振邦来说,他在离开西城之后还可以继续自己的设计生涯,大不了就加入别的什么品牌罢了。
没错,尽管没有与张一明他们明言,但楚振邦手里还是掌握着一张王牌的,这张王牌别人拿不走抢不去,再强大的压力也剥夺不了,因为这张王牌就是他自己。
“还是要让出一些东西啊。”
在窗前站了十几分钟,远处大都市层叠的楼宇间,太阳已经完全升了起来,楼外不远处街边的早点摊正被几个带着红袖箍的年轻人驱赶着,像是逃难一般的四处奔窜。
楚振邦心里暗自叹息一声,最终敲定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