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打开方式错误的世界(1/2)
相比地球,这个世界主要有两个不同点:
其一,甲申之变崇祯皇帝自挂东南枝后,原本废柴的南明小朝廷,在这个时空强力雄起,用了十年功夫轰杀了“我大清”,并还都北京,继续天子戍边;而满洲人则自废帝号,退居关外,与大明以辽河为界至今——接下来的上百年间两国还多次爆发战争。明朝的长城也一直修到现在。
与此同时,曾经长期困扰东南沿海的倭寇也再一次兴起,明朝内部分为两派——禁海派与主战派。最后主战派毫无悬念地赢得了胜利——南明的主要支持者是东南沿海的富商,重开禁海令无异于夺他们的财路。于是,明朝开始大力发展海军。
1840年,这个时空的鸦片战争“准时”爆发了——不过,起因不再是因为鸦片,而是因为明朝对英国纺织品征收的高额“反倾销税”。最后的结果是,明朝刚刚发展起来的海军和工业萌芽,毫无悬念地被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消灭了。
相比地球历史,这个世界的英国则并没有在远东讨到什么便宜——虽然在海上占据压倒性优势,但是军舰是不能上岸的——皇家海军陆战队的每一次登陆行动,都以被赶下大海为结果而告终。
一方面英国面对明朝沿海可谓是狗咬刺猬无从下嘴,另一方面明朝因为沿海被封锁而承受着极大的经济损失——双方都不愿意再这么继续打下去了。于是,这个时空的鸦片战争——更准确地说应该叫“纺织品战争”就这样结束了——双方在北京签订了《明英北京条约》,宣告战争结束。
相比地球历史上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南京条约》,这个时空的《北京条约》明显更具有“费厄泼赖”精神——除了“双方结束战争状态”之外,这两个条约几乎没什么共同之处。
《明英北京条约》主要有以下几点内容:明朝废除针对英国纺织品的关税壁垒,允许英国纺织品入关;双方互相给予对方最惠国待遇,建立“现代”的平等外交关系——而不是明朝希望的朝贡体系(当然,世界上是不存在真正平等的外交关系的,大英帝国驻北京的只是公使而不是大使)。
同时,为便于开展贸易,英国租借长江口岸的崇明岛(因为明朝的对外通商门户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不是广州等地),租期99年并且在英国方面无异议的情况下自动续期一次,每年以军援贷款的形式支付租金100万英镑(类似于天朝和米国给巴基斯坦的军援贷款,明朝获得100万英镑的配额,可以在英国“采购”价值100万英镑的货物,货款由大英帝国政府支付)。
这一条约签订之后,以纺织品为代表的英国工业品开始大量涌入明朝,使得明朝国内大量手工业者破产。同时,原本就对世界有所了解的明朝,为英国的坚船利炮所震撼,开始走向了一条缓慢的维新自强之路。
《北京条约》二十年之后,中法战争“提前”爆发。按照当时的中立原则,非交战国不应向交战双方输出武器。而为了独占远东利益,遏制法国在远东的扩张,英国依旧在通过崇明岛向明军秘密出售武器。
结果这一次,在英国出售的大批军火的支持下,法国人败得干净而彻底,地球历史上“不胜而胜”之类的好事,更是连想都不用想。怀恨在心的法国,为了防止英国独占远东,开始大力扶持明朝的宿敌——日本德川幕府,作为自己在远东的打手和利益代言人。
这个时空的日本,天皇与幕府轮番掌权,而且,天皇全部为女性。这个时空的日本天皇明治姬,于公元1893年即位。在得到了法国的援助扶植之后,日本“大陆派”军国主义势力大涨,而幕府也不满足于借助天皇这尊泥菩萨了。于是,作为军国主义势力的代言人,幕府于同年发动政变。凭借着法国援助的夏塞波步枪,幕府军成功地击败了天皇军,建立了虾夷共和国。明治姬被迫流亡海外,现在正暂住在英国海外租界崇明岛。
除此之外,这个世界与地球历史的另外一个关键的不同,在于美国南北战争已经在1864年提前结束了——尽管使用了诸多卑劣的手段,林肯还是在那一年的大选中败于麦克莱伦。这位“爱好和平”的北军总司令很快结束了死伤惨重的南北战争,允许南方独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