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关宁的发展(2/2)
虽然现在还不是农耕时期,但是毕竟这个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相对较慢,因此尽早颁布还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来年开春播种的时节,海援团也会在日本组织破产农民向关东移民,这样关东的人口将会逐渐上升,关宁军的战争潜力也将随之水涨船高,而且也有利于改善宁锦地区的男女人口比例···
其二是银行法案——大明皇室宣布正式建立关东皇家银行,开始正式承办存款和贷款业务。从此以后,关宁军旗下所有工厂的工资,都将会存到关东皇家银行的账户里,由关东皇家银行代为发放。同时,对于工人们的工资账户,存款的利率按月结算,比一般的储蓄账户高——换句话说,工人们如果把工资存在银行里的话,就可以拿到很多利息。
由于宁锦地区本来也没什么可以消费的,再加上工人们从来都很勤俭节约,在能够获得更多利息的情况下,他们自然也就会选择把工资存在银行里——换句话说,关宁军手中也就“凭空”多出了很多流动资金,可以用来采购武器和其他机器设备。
现在,生存和资金的问题搞定了之后,蒋玉成终于有时间开始规划种田了——随着海援团与海军部的合作协议正式生效,辽造钢铁局和勤王舰队每个月都能得到数万英镑的进账。而海援团凭借强大的商业渠道,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让成品的M1911A1手枪开始正式销往北美和欧洲。就像坂本辰子估计的那样,这种先进而优秀的自动手枪,在欧美很快就打开了市场,收入颇丰。
这种结果,虽然旁人看起来都很意外,但是在蒋玉成看来,纯属情理之中——M1911A1本身的设计就非常经典,在欧美市场——尤其是美国畅销自然也是很正常的。后来,这个位面的美国柯尔特公司向海援团购买了生产许可证,开始批量生产这种手枪。
不过,由于这个位面的美国是分裂的,整体实力远不如本位面同一时代的美利坚合众国,因此M1911也就错过了成为美军制式手枪的机会——这个位面的美国可没有机会现在就插手菲律宾事务,美军原有的点38口径柯尔特左轮手枪停止作用不足的问题也就一时没有被暴露出来。
不过,蒋玉成也没指望现在就能打开销路——而且,卖得再多,也是海援团占大头,自己其实捞不了多少钱。当然,合同中事先有过规定,初期进口机器设备的账单是要由海援团来支付的,为了尽快建立自己的完整军工生产能力,牺牲一些眼前利益显然是值得的。而且最为关键的一点,是蒋玉成手里拥有的可不只是M1911手枪这一个东西···
不得不说,坂本辰子和她的海援团,工作效率着实很高——随着公主殿下从她的母亲罗曼诺娃氏那里要来了90万英镑的支票,关宁军辽造钢铁局添置了相当数量的机器设备(这笔钱由公主殿下先行垫付,以后从海援团销售M1911的盈利中扣除),已经具有了自行生产高精度线膛枪管的能力——美国人和德国人可不管你是什么国家,只要你肯出钱,什么都能卖。至于养虎为患?哈哈,那更好,反正你“患”的也是英法之类的老牌列强,对我反而更有利,何乐而不为?
于是乎,1899年7月3日,辽造钢铁局的第一批自产率超过90%的“关字”步枪正式出厂,交付给了关宁军神机二旅。同时,海军部新成立的装备局,正式下发命令,为海军和陆战队全面更新装备。
除了为军官配发QSZ-17式自动手枪(也就是自产版的,为亚洲人手型优化的M1911A1手枪)之外,这次换装的重中之重,就是为第一陆战师战斗序列内的几个陆战连,换装新武器。这批新武器,并不是关宁军的“关字”步枪,而是海军部装备局的QBB-17式半自动步枪和QC-17式冲锋枪。按照蒋玉成制定的相关条令,海军装备局“研发”的所有武器,一律使用基于汉语拼音方案的天朝式命名规则——例如,QBB-17式半自动步枪,Q表示“轻武器”,B表示“步枪”,第二个B表示“半自动(而不是“班用机枪”)”,17表示“宁怡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