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陆战队的新装备(1/2)
事实上,这也就是蒋玉成之所以敢于让坂本辰子拿七成利润的原因之一——他手里拥有的,可不只是M1911手枪这一种东西。由于不存在技术上不可逾越的壁垒,因此实际上420号武器资料库中,现在就已经有很多二战前后的轻武器的设计图纸,已经可以直接解锁了。
所谓的QBB-17式半自动步枪,其实就是苏联的SKS半自动步枪——或者说,它的另一个名字,1956年式半自动步枪,通称“56半”。
相比原版SKS,56半在生产工艺方面有所改变,生产工艺简化,更适合天朝的工业水平——也同样更符合关宁军现在的工业能力。
虽然SKS在原产国的境遇只能用“生不逢时”来形容,很快就被AK-47取代,但其仿制品56式半自动步枪却因为适合天朝的国情而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倡导“全民性游击战争”的时代大背景下,格外强调步枪手以及民兵的作用,他们一般以远距离的狙击、伏击和袭扰为主要作战模式,同时弹药携带量有限,在这种前提下,56式半自动步枪是最合适的选择。
而在这个时代,这种“落后”的武器,实际上领先了整个时代——现在半自动步枪虽然在技术上没有什么难度,但是包括关宁军在内,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军队都没有意识到半自动步枪对栓动步枪的巨大优势,因此,现在即使是最先进的李·恩菲尔德步枪和毛瑟98K步枪,面对领先了整整一代的56半,也只能单方面地被虐——
56半的战斗射速高达35~40发/分,比关宁军的“疯狂一分钟”还快。中印战争期间,印度的士兵使用跟关宁军一样李·恩菲尔德步枪,结果被天朝士兵手中的56半完全压制。虽然天朝士兵手中经典的56半,后来换成了八一杠,以及现在的QBZ-95-1式突击步枪,但是考虑到现在关宁军的后勤状况,蒋玉成还是选择了廉价而可靠的56半,作为海军陆战队非教导部队的制式枪械——毕竟,56半作为半自动步枪,对于李·恩菲尔德步枪的优势已经很明显了。而教导部队,也就是原来的天朝海军士兵们,则继续使用自带的95式突击步枪。
虽然曾经想过要一步到位,现在就让步枪小口径化,但是经过仔细的考虑之后,蒋玉成还是继续沿用了原有的7.62口径——原因很简单,如果不能用机械化和凯夫拉防弹衣抹消中口径在有效杀伤距离方面的优势的话,现在就装备小口径武器,必然会让自己的部队陷入极端被动的境地。
除了QBB-17式半自动步枪之外,另一种重要的武器,就是QC-17式冲锋枪了。而它的原型,则是同样经典,在二战中大放异彩的**沙PPSh-41型冲锋枪。
PPSh-41式7.62mm冲锋枪由前苏联著名轻武器设计师斯帕金设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屡建奇功,是二战名枪之一。该枪只有87个零件,生产难度极低,除了枪管之外的其他主要零件都可在汽车修理厂或锡厂由不熟练的劳动力使用非常简单的设备生产,使得更多熟练的技术工人可以投入其他更为精密的武器的生产。对于现在工业能力有限的关宁军来说,这一点显然是非常重要的。
该枪火力强大,皮实可靠,对苏联的严寒环境的适应能力远远强于德军的MP-40冲锋枪。二战结束以前,这些武器共生产超过600万支。苏联常常整团甚至整师装备此枪,使他们在近距离上取得无法比拟的火力优势。直到现在,在世界的一些热点地区仍能看到它的身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