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奇怪的艺伎(今日二更)(1/2)
鸠山将三人领进了这家三层楼的日式酒家——一楼主要是散座,多为两人用餐,二楼和三楼有大厅和包房。上楼的时候,蒋玉成还看见有几个穿着和服的少女,端着磊得如小山一般高大的托盘,小跑着向包房奔去,一跑,一边还用娇嫩的嗓音互相招呼——
“绪花,201的小菜要上了!”
“知道了,巴姐!”
不过等待蒋玉成他们的服务,看来是不尽相同的——顶层包厢是一个很大的房间,还有一个小型的舞台。蒋玉成刚刚推门进去,两个身穿全套和服的舞妓就向他们深深地鞠了一躬。
作为贵宾,蒋玉成一行人享受的具体服务呢,主要分为两种——其一是日本艺妓表演,其二便是日式料理了。
几人席地而坐,面前摆着小桌,上面摆满了以海鲜和蔬菜为主的和式料理,以及口味清淡的米酒。而舞台上,则是两三个日本艺妓在表演着和式歌舞。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艺妓”一词是日文汉字写法,翻译成现代汉语应该写作“艺伎”——这一字之差,意味着一个关键的不同——艺伎只卖艺,不卖身,甚至还有行业规定,艺伎在从业期内不得结婚,否则,必须先引退,以保持艺伎“纯洁”的形象。
虽然即使是在后世,艺伎本身也是非常昂贵的消费——通常与她们交易的,都是上层社会有钱有势的男人。在昂贵的餐厅和茶舍里,谈论生意的男人们喜欢请一位艺伎相伴,为他们斟酒上菜,调节气氛——而这最少也要花费1千美元。但是正所谓“山猪吃不了细糠”,身为天朝海军军官,蒋玉成对于满脸面粉的女人并没有什么兴趣,段梦瑶只顾着戒备,而李成都的心思则全放在了吃上——一时间,局面有所冷场。
日式料理嘛,本来分量就不大,盘子摆了满满一桌,真正能吃的却不多。厨师煞费苦心地将料理摆成了各种养眼的形状,可惜遇上了李成都这个焚琴煮鹤的浅薄之人。因为每道菜的数量少,李成都吃得又多,上菜便成了一个十分艰巨的工作。那位勤劳的舞妓坚持了一会儿之后,终于不堪重负,换上了一个身强体壮的兄贵,扛着杠铃一般的菜盘,继续冲击举重世界纪录···
饶是如此,李成都却没有一点麻烦别人的自觉,除了对分量不满之外,看着眼前以清淡为主要特点的日式料理,李成都抱怨道:“哎呀,没有肉啊···营养会不均衡的···”
这个时候的日本,还没有开化,因此日式料理的内容可远没有后世那么丰富——日本人信奉佛教和神道教,在开化之前是忌食肉类的,战村英豪们个个杀人如麻,却没几个人切过肉吃。这种习俗的成因由来已久,日本神道教讲究因果轮回,人在世的时候什么吃的最多,来生就会变成什么。因此,讲究的上层人都不吃肉,后来佛教传入,不吃肉更因此成为全民的习俗。德川幕府建立之后,八岛世界更是成为了肉的禁区。因此料理中只有鱼、蔬菜和米饭类料理,完全没有任何肉类——至于后世的“神户肥牛”,那是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人大力推广的结果——身为吃货,李成都自然要好好抱怨一番。
“督座大人!”李成都如此一番叫嚣,甚至让段梦瑶都不好意思了,“实在对不起,实在对不起···我们家督座大人还在长身体,所以···”(要长到多少罩杯才罢休啊!!)
“太君,你滴,吃肉滴干活?”而鸠山却并没有表现得多么尴尬,“大丈夫萌大奶,肉滴,大大滴有!”
仿佛早有准备似的,他对着身边服侍李成都吃饭的兄贵叽里咕噜地说了一连串日语,随后,兄贵便将李成都面前的餐桌端走了。不大一会儿,兄贵又端着桌子回来了——桌上的日本料理已经被撤了下来,取而代之的,则是上等的烤牛排、红鱼子酱等法式与俄式大餐。兄贵用浑厚的声音说道:
“都走(日语“请用”的意思)。”
“阿里嘎多(日语“谢谢”的意思)。”段梦瑶很有礼貌地回应道——而李成都本人则只顾着吃。
“太君,你滴,牛排不好切滴···”鸠山一郎正准备让那名兄贵帮李成都将烤得七八分熟的小牛排切开,结果李成都直接拿起叉子,叉起一整块牛排,一口吞了下去···
“纳尼?!”鸠山一郎瞪大了眼睛,难得地说了句纯日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