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老徒弟(1/2)
张若晨早上七点一刻准时起床,洗漱之后就出了门去跑步。
在执行晨练计划的最初阶段,偶尔会有偷懒的想法,他很是强迫了一下自己,习惯一旦养成,就不再觉得辛苦了。身体上的磨练是有助于培养毅力的,要不是有晨练做引子,扎马步这种苦逼功夫还真不容易坚持下来。只不过练了快一周,虽然已经从中悟出了点门道,但火候差得还远。杨尚林告诉他,这种基础功夫不练上一年半载的,根本体现不出效果。
张若晨有点怀疑杨师傅是在忽悠人,骗自己扎一年马步,明年高考完就走人了,杨师傅也就不用教了嘛,难道他当兵的时候,头一年就是一直在兵营里扎马步过来的?又或者他另有师承,要经过一番考验才能传授真功夫?
但不管怎么说,相比起曾经大学里那个教太极拳的体育老师,杨师傅还是靠谱多了。打十几二十年太极拳成为一代宗师,就算是真的,也不想想那会都多大年纪了,早就不适合再用拳头装逼了,四十多岁的大叔怎么着也得是玩票子比排场的境界吧。这就像是全真派号称正宗的内功,得练到胡子一把才能成为高手,这样的人哪能当猪脚呢,一般都是被猪脚踩的货。杨师傅的格斗功夫,就算不是白驼山一脉,也得是九阴里面的速成技法白骨爪啊,练个三五年就能出去抓人脑袋了。
沿着防洪沟朝河边跑去,迎面吹来嗖嗖的小风,颇有些寒意。时节已经过了立秋,早晚开始变凉了。秋天嘛,当然就得有秋天的样子,这样挺好,哪像江口那边都九月份了还热得够戗。只不过今天的天气确实不太好,天上一团团阴云,好似要下雨的样子。
一边跑着,一边又想起了《悟空传》后面的情节。应小白菜的要求,他加快了进度。昨晚一连写了三个小时,扔下笔的时候手都成了鸡爪子,好半天伸不直。握笔写作还真是累人,要是有个电脑那就轻松多了。
之所以能花这么多时间在写字上,当然也是因为物理的复习相当顺利。这门当年曾用过功的科目,剩下的底子还真不少,对着笔记复习速度相当快。
沿着河堤一路向东,经过齐雨萌家的时候,朝那边看了一眼,小店没有开门。放假第一天之后,就再没看到过她。不知道胖妞是不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运动着,若是一直坚持,这会应该有点效果了吧。而一旦见到效果,相信她坚持下去的动力会更足一些。
再往前跑了一段,一个小伙从对面跑了过来,向他说道:“早!”
“早!”张若晨同样说道。两人打过招呼,便各奔东西了。
这人名叫陈枫,是他的同班同学,放假以来在河堤上晨跑,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第一次碰面,两人就是这样打了个招呼,一直到现在也没多说过一句话。
在原来那些属于高中时代的记忆里,这个同学并没有给张若晨留下太深的印象。只记得陈枫是一个成绩比较好的男生,但和赵彬强这种猛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不过他的班级排名极为稳定,常年保持在第10左右,振幅从来不超过2。平时也会打打球什么的,可比起程宝泉就逊色多了。总的说来还是偏于普通,没有太耀眼的东西。
重生前的经历中,陈枫高三下学期转学走了,后来就没了音信。许多年后,听说他在一个比秦州还要偏远落后许多的小城市做公务员,也不知是真是假。
在中学时代,基本上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或几个关系特别好的朋友,然而陈枫却似乎没有。但是跟齐雨萌的不招人待见不同,如同晨练时每次碰面打招呼一样,他跟每个同学的关系都还过得去,却并不深交。
以前张若晨还以为陈枫是个不太善于交际的人,近些天的碰面他却发现,陈枫是刻意与同学保持距离的。这家伙骨子里是一个非常骄傲的人,这一点跟秦书瑶倒有些相似,只是陈枫表现得非常含蓄,不招人烦。
单凭晨跑中碰几次面便得出这个结论,好像稍显武断,但张若晨却相信自己的直觉。这种直觉并非第六感之类的超自然现象,而是以阅历为基础的将复杂分析过程简化之后在脑中直接形成的结论。
二十多分钟后,张若晨跑到了南大桥。引桥旁的花园小广场上,十多个中老年人正在做着准备活动。还没等张若晨过去,便有人说:“小师傅来啦!”然后大家便都朝他看过来,或点头或出声打着招呼。
原本在张若晨的引领下,最近这些天小广场上的太极拳爱好者队伍不断壮大,先后有七、八个大爷大叔和十来个大娘大妈加入进来,不仅声势大振,更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性别结构。有道是男女搭配打拳不累,真可谓功德一件。不过今天的天气着实不怎么样,眼瞅着要下雨的样子,来的人少了很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