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2/2)
朱由检又道:“皇后与朕商量了,决定封费贵贞为紫霞公主,留在紫霞宫,待你边关告捷,凯旋归来时再迎娶。”
吴三桂本想恳请皇上恩准费贵贞随他去山海关,没料到皇上封她为紫霞公主,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可他们又不得不分开,不知何日才能凯旋归来,迎娶心爱的人。当下谢恩出朝,动身前往山海关。
这时,户部侍郎刘明衡出班奏道:“今战事频繁,耗资巨大,国库渐已空,臣奏明皇上,设法充实国库。”
朱由检闻奏,对群臣道:“国库渐空,众爱卿有何良策解国之困需?”
太跺周奎走出班残虐,双手一拢,奏道:“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臣有一法,当解国困。”
朱由检道:“你说来听听。”
太师周奎道:“中国博大,地域辽阔,遍地金银。只要张榜天下,每人纳银十文,国困可解矣。”
何异儿闻言大惊,跨出班列,指着周奎,道:“你这匹夫,收受贿银之事未完,今天竟说出这等伤害民众之话来。你良心何在?”
周奎叫屈道:“老夫也是替皇上分忧解愁,一心为国,却有人借事诬蔑老夫,居心不良。”
李建太出来说道:“太师之言伤民,那么何大人一定有更好的办法解国之困需?”
何异儿气愤的说道:“国家之银进了你们腰包,向百姓要钱,不如向你们告借。大官大借,小官小借。每人五万三万的加起来过千万两,食君俸禄,为国分忧,做臣子的应当倾囊相助。”
李建太接下道:“国债当头,责无旁贷。只是近来年成不好,祭田失收,入不敷出,实在难以宽借银两。请皇上体谅,恕臣死罪。”
朝中官员见了,无不随声附和,个个言苦,不肯拿出一点来为国出力。
朱由检一叹道:“朕还未说,你们就已哭丧着脸,叫朕如何开口呢。”
何异儿不畏权势,依然说道:“朝中官员每月拿着俸禄,花天酒地,倒是手头紧缺苦不堪言,百姓连年遭灾,颗粒无收卖儿卖女,官府不问,朝廷不管,仍旧横征暴敛,余今还要向他们征收税银,这与毒虫猛兽有何区别?!”
朱由检闻言不悦,但也没有责备异儿。
李建太见皇上脸的阴晴之色,唯恐于己不利,一旁说道:“一个主张加征税银,一个呼喊减轻税赋。一个为国,一个为民。二人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国困不得不解,民负不得不减。各说一词,都有道理。减了税赋,国家愈穷,加了税银,百姓愈苦。矛盾正比,难以定夺。老臣方才思想得出一个办法,能解矛盾之良策。”
朱由检道:“有何良策,快快说来。”
李建太道:“其实非常简单,少数服从多数。在二人背后各放一只碗,大家手里拿着棋子,从二人背后走过。赞同谁的,就把棋子放在谁的碗中。最后看谁碗里棋子多少来决定。大家也没意见。这样岂不妙哉。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朱由检道:“这样甚好。”
当下叫人拿来棋子和碗,把碗放在二人背后,文武官员各人拿着一枚棋子从二人身后走过。也是大明该亡,朝中出此奸臣。满朝文武没有一个心甘情愿肯拿出钱来的忠良之士,又忌惮周奎势力,哪有不阿谀奉承的,个个把棋子投放在他的碗中。何异儿碗中只有一枚。这一枚也是孙付廷放的。这情景令异儿痛心,嗟然泪流。
回到府中,抑郁成疾,多亏孙秀英一旁开导,才得以康复起来。思前想后,决然辞官。主意已定,当即把朝服与乌纱帽放在大堂之上,与孙秀英和红珠离开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