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1/2)
经过数月的旅途劳顿,他们一行回到了久别的故乡云溪镇。
何异儿偕孙秀英及红珠拜祭了爹娘与兰花,之后,在镇中热闹地段租赁房子,购买器具,挂牌开起药铺。自开张以来,由于采取药价公开,贫苦减免的办店宗旨,生意一直看好。丈夫开单,妻子撮药,红珠帮助料理家务,招待客人,服侍病友。一天下来虽然忙碌辛苦,日子过得倒也安闲自在。
越明年,孙秀英生下一个男孩,取名伊思,借以对兰花的深深思念之情。一家融融乐乐,夫唱妇随。何异儿一心放在事业与家**,淡薄名利,与世无争,对天下纷乱之事漠然置之。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已过十年。这年秋天,一时寂寞的农民军开始活跃起来,数量由多支集中成二支声势浩大的义军队伍。其中一支以李闯为主帅,提倡打土豪,均田地,深得民众拥护,地盘迅速扩大,矛头直指京都。
一天,何异儿看完病,正在凝思开着处方,店门口人影晃动,走进两个人来。打头进入的人一见异儿,高兴道:“好兄弟,我可找着你了。”
何异儿闻声抬首,见是冯林、周超,惊喜之色溢于言表,忙起身招呼道:“冯兄、周兄,你们快快请坐。”
红珠端上茶来。
冯林接过一口喝了,把杯子放在桌上,从怀里掏出一封信笺递上,道:“宋军师托我把信亲手交给你,闯王还特别吩咐。必请你前去,弟兄们真的好想你。”
何异儿接过,谢了对方。启开蜡封,抽出信笺,只见上面书云:“云霄一别,转眼十数载,忆昔日师徒相处,情深意重,荡气回肠,历历在目,有如昨昔。只因军务繁忙,拖延至今才书信一封,千里告于徒儿,看阅之后,请速前来。你我相助闯王,建功立业。千载之良机,勿忘错过。”信后有小笔写着“宋炯亲笔”四个字。
何异儿看得高兴,也阅的愁苦。如今家有妻小,事业有成,不愿再卷红尘过那漂泊日子。看后一口谢绝冯林周超的再三恳求,决然不肯随二人离开故居。
冯林出了三元堂,一直愁眉锁目,缄口不语。走着、走着,忽地停步不前,自语道:“这次千里送信,历尽苦难不说,还有负闯王。这样归去,岂不被兄弟们见笑。”
周超道:“请将不如激将,激将不如这般,保准何兄随我俩而去。”
冯林闻言,急的说道:“别卖关子,快说与我听。”
周超上前,附耳一说。冯林听得大喜过望,连说:“妙,妙,绝妙!”
当下二人转道来到县衙,把堂鼓捶得“咚咚”直响。
县太爷闻鼓升堂,把震堂木一拍,大声道:“下面何人,缘何击鼓。”
冯林答言道:“我俩都是云溪镇人,在此状告本镇开‘三元堂’药铺的何异儿。他很不老实,不守本份,常与乱民勾结,谋取暴利。我俩实在看不下去,特来揭发,讨些赏钱。”
县太爷闻言说道:“有这等事情?!”
周超接话道:“我俩老实村民怎敢哄骗太爷,不信派人前往一查便知。”说着,走前一步,小声说道:“我还发现他与义军头目有书信来往。”略一顿,又道:“不过,话说在前头,到时别忘了赏我们银子。”
县太爷闻听大惊,当即抽出令牌,令衙役捕快前往抓人。
何异儿未料官差来得如此突然,尚未转移师父的信笺,就被一差衙搜出。又见衙役要锁自己,不由勃然大怒,挥掌劈退官差。眼见他们拔刀扑来,忙抓起桌上金箫,一招“横扫千军”,已把官差震退。
冯林、周超二人在外看到,即时冲了进来,挥刀砍杀差衙。未至一刻,已尽毙敌人。只听冯林大声道:“此地不宜久留,好兄弟随我去吧。”
何异儿见事已至此,别无它法,只好叹息一声,叫红珠收拾行装,雇了一辆马车,孙秀英带着伊思与红珠乘坐,异儿护于车旁,跟着冯林周超,拖着长长的身影消失在小路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