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魔法斗篷(1/2)
在轻松围攻并杀死了两只在外围游荡的小怪物后,冒险者们发现自己的处境似乎不太妙。
远处的小怪物们显然已经注意到了入侵者,正在朝这里快速聚集,数目也比预料中的多了‘那么一点’。在肉眼可见的范围内,就至少有20只小怪物在活动,还有更多的在不断出现。幸好,那个大怪物没有任何动作,安安静静的待在原地,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这更加刺激了冒险者们的投机心态。
如果那个大怪物起身追过来,配合数量完全超出预期的小怪物,他们可能就会打算转身逃走了——但如果那个最大的怪物还没有动作,那就值得和这些小怪物一战,即使这同样很危险。不管那个大怪物是出于不屑、愚蠢还是感知迟钝才停留在原地,这都是个绝好的机会——至少,他们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一个典型的传奇故事不都是这样的吗?一个邪恶的大魔王带领着一群外强中干的小喽啰,先是大魔王因为各种理由将小喽啰们推上去送死,然后不得不独自迎接英雄的群起而攻,最后被正义的英雄斩于剑下——这些冒险者还没有天真到把传奇故事当成历史,但些许的英雄情结总是难以避免的。他们中没有人不想成为英雄,没有人不想受人瞩目,没有人不想要事情像传奇故事一样顺顺利利。
谁不想成为传奇的主角呢?
在移动中,某些小怪物突然停了下来,然后以更慢的速度移动,开始向自己的同类靠拢。这并没有引起冒险者们的警觉,他们站在原地,组成了一个偏向于防御的队形。由于那些小怪物看上去更像是放大的昆虫,而不像是任何智慧生物,因此,直到它们逐渐组成三个较小的队伍,以三角形将冒险者们包围在中间的时候,冒险者们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大约30只小怪物分成三个基本均等的队伍。其中的两个封锁了正面,而最后一个甚至已经绕到了冒险者们身后去,堵住了他们过来时所走的路径。
“不太妙啊……”
队伍中,某个年轻点的冒险者小声嘀咕道:“它们好像打算全歼我们。”
“哼,别说你被一群小怪物给吓到了啊。”那个资历较老的冒险者就算在这种时刻也不能安静一会。“这些玩意还没有鱼人大呢。”
“我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它们正在包围我们。”队长接过话头。那些小怪物正在散开队形,缓慢的向冒险者们靠近。“我们最好节约体力,等它们靠近,再确定一个方向冲出去。被包围的滋味可不好受。”他大声喊道:“所有人听我的口令!等我喊一二三的时候,我们就冲着来时的方向冲过去,把挡路的怪物碾碎!”
小怪物们在距离冒险者还有15米左右的地方停了下来。这个距离已经非常近了,冒险者们几乎可以看清楚怪物口中的獠牙。出于谨慎,也是出于有些莫名其妙,冒险者们的队长并没有立刻下达开始冲锋的命令。他觉得这有点古怪。
如果是鱼人面对这种情况,它们肯定会不管不顾的开始乱七八糟的冲锋,然后陷入三面受敌的处境中——由于数量劣势,无论选择其中哪个方向,都不可避免的要受到来自侧面和身后的攻击——原地防御则意味着要被动面对大量敌人的进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尽快冲出包围重新组织队伍,远比只顾原地砍杀更重要,也更有效。
事实上,人类的大型军团在面对这种情况时,经常会采取被动防御的应对方式。这是因为规模越大的军队越难以迅速调动,即使指挥官想要让军团冲出重围,命令也很难及时到达战线上的各个位置,更难被准确的执行。对于只有十几个人的小型队伍来说,灵活地来一次冲锋和重整的过程,并不困难。
人类冒险者比鱼人更聪明。他们意识到了这一点。
不过,他们的敌人也意识到了。
小怪物们纷纷抬起了身体,它们都大张着嘴。在冒险者们猜到这个动作所代表的意义之前,一股股腐蚀性很强的酸液喷了出来,几乎全数命中队形紧密的冒险者们。
少数几个反应够快,又装备了盾牌的冒险者,在那一瞬间用盾牌护住了自己,而其他人则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酸液的波及。出于警惕和本能反应,没有人被击中面部,没有盾牌的冒险者们纷纷用手臂或武器挡住了脸。酸液立刻开始侵蚀冒险者们的武器和盔甲。在强酸性物质面前,钢铁同样无法逃脱被腐蚀的命运。酸液透过盔甲的缝隙,轻而易举的在衣服上打开通道,直接作用于皮肤。
人类的皮肤可没有鱼人那种厚厚的、还覆盖着一层鳞片的皮肤结实。在剧烈疼痛的刺激下,有些人甚至忍不住叫了出来。这是什么鬼东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