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鱼人入侵者VS虫族入侵者(1/2)
就像所有典型的鱼人部落一样,这个从远方游荡至此、正在和此地的原主人争抢地盘的部落,没有任何可以称得上是防御工事的东西。
大沼泽地区只有较少的石头,极少的干燥环境,以及极度缺乏的木材资源。鱼人经常用来构建房屋的东西,是一种轻且隔水的沼泽植物的叶片。它们先搭起一个支架,然后把这些柔软的叶子绑上去,尽量铺得厚实一点,这就完成了鱼人房屋的主体结构。这种帐篷似的建筑能够有效的把雨水和飞溅的烂泥挡在外面,也能阻挡寒冷的夜风,却无法抵御攻击。
鱼人哨兵意识到地平线上的影子并非另一些鱼人时,就立刻发出了警报。它大声的尖叫着,听到这些尖叫声的鱼人也跟着尖叫起来,直到尖叫声传遍整个部落。鱼人的语言中只有少量声调较高的部分,多是类似这种的警告性信息。
然而,组织防御的速度,可远没有声波在空气中传递的速度快。
直到由30只小型兵虫组成的队伍冲进聚集着大量敌对生物的‘帐篷群’中,鱼人部落仍旧没有准备好——只有少量精于战斗的鱼人能够迅速开始反击,更多的鱼人对部落遭到攻击的反应还只有尖叫而已——经历了整夜的警戒过后,大部分鱼人都觉得非常疲乏,而略显麻木的恐惧感也加剧了它们的疲劳程度。
疲劳的鱼人虽然仍旧能够作战,但战斗意志和反应速度上都已经大不如前。
部落中大约还有60只左右的成年鱼人,这些鱼人都有自己的武器,都可以作战。算上幼年鱼人和老年鱼人在内,部落**有大约100只鱼人。相较于数量仅有30只的入侵者,它们占据着数量上的绝对优势。但是,它们被分散在部落各处,而敌人则像一支锋利的、力量集中到一点上的长矛,精准的刺入了对手的臃肿身躯中。
有些鱼人甚至还没来得及钻出帐篷,就被从天而降的死神贯穿了头颅。有些鱼人独立抵抗,但很快在敌人凶狠的围攻中倒了下来。直到一支由青壮年鱼人的组成的小队逐渐集结起来,才总算是阻止住了敌人进攻的势头。这时已经有至少20只鱼人死于非命。
青壮年鱼人们肩靠着肩,相互掩护,用武器形成一道屏障,才暂时挡住那些正在大肆屠杀的入侵者。之后,队形密集的鱼人小队很快遭到了远程武器的攻击。
一股又一股的酸液朝鱼人的队伍喷射过来。眼睛被这些酸液喷中,就会暂时乃至永久失明,身体被这些酸液喷中,就会在剧痛中腐蚀皮肤和肌肉。部分有经验的鱼人用手臂挡在眼前,任由自己的手臂被酸液腐蚀的冒出白烟,而那些没经验的、被酸液击中面部的鱼人,则立刻痛苦不堪的倒了下来,在地上打滚,大声惨叫着,完全丧失了战斗能力。
小型兵虫们只用了一半的酸液储备,就动摇了这支鱼人小队的信心。三分之一的鱼人在酸液攻击中倒了下来,另外三分之二也开始心生畏惧,而小型兵虫随后发动的跳跃突击更是彻底打垮了它们。不少鱼人在遭到突击时死去,侥幸未死的还能多享受一次脖子被撕裂的感觉。
幸存的鱼人要么拼死抵抗,要么转身就跑。
只有少数幸运儿能成功逃走。
酸液需要时间来重新制造,但跳跃只会消耗一丁点生物资源。小型兵虫并不吝啬于使用自己发达的后肢,它们甚至能在战斗中补充需要的生物资源。只要对着那些死掉的或者活着的敌人咬下去,并吃掉所撕下来的肉块就好。
配合默契、得到良好指挥的小型兵虫,在鱼人部落中横冲直撞,无人可挡。它们并不专注于确保与其交战的所有敌人已经死亡,而是专注于尽量多的杀伤和击溃敌人,且总是保持着机动。这种着重于迅速突破的战术让还处在部落文明时代的鱼人难以招架。缺乏组织、缺乏远程攻击手段的鱼人们,始终无法进行有效的防御,完全发挥不出数量优势。它们只得分成无数个大大小小的临时团体,各自为战。
为了保护部落,保护自己,保护部落中的小鱼人和鱼人卵,鱼人们已经在战斗中超常发挥了,但这还不足以弥补战术上的不足。面对在部落中到处乱窜的入侵者,鱼人只采取了消极防御的措施。它们按照就近原则分成了许多个大小不同的防御点,力求在某个点上牵制住敌人,再等着其他位置上的鱼人过来支援,将敌人包围。
这可能的确是个能发挥数量优势的方法,不过它在这种情况下并不怎么适用。
幸存鱼人的数量现在还有入侵者数量的两倍,但其中掺杂着近半的幼年和老年鱼人,且鱼人们普遍因为缺乏休息等原因而显得虚弱。入侵者的数量虽然更少,却都是精锐的战斗力,具有较高的机动性,始终维持着局部上的优势兵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