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精耕细作(1/2)
再生稻不对这可不是从收割后的稻茬中长出来的稀疏儿独立的稻秧苗向我们提示这是上一轮收割以后散落在泥泽中的谷粒出的新秧苗。
这就意味着只要掌握了这个规律一年就可以收割两季稻!
这在后世的江南应该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现象我怎么就没有想到!
这个世纪的温度比我后世所经历过的那个世纪明显高出一截雨水更加丰沛完全可以保证让稻子丰收两季!只要我们能够不误农时这东西的收成可就比粟高得太多了!
我抓紧搬家的进程两天之内我们在小湖边的所有家当就搬迁一空暂时住到了欧且村的一角。通过上次与摧夫族战士的擦肩而过我们和欧且战士成为了没有共同战斗过的战友关系在无形中又进了一步。
抵达欧且后我把战士们分为两队一队抓紧建造土坯房以摆脱目前住在茅草棚中的窘境另一队则随我造田!
这次可是真的在造用于种稻的“田”了。
从摧夫人那边收割过来的稻子经过仔细筛选最后得到勉强合格的十来斤种子加上我们原来存下的一些总共有了17斤种子这些种子应该可以播种8亩稻田了所以我们的初期计划就是开出8亩田来。
没有牛也没有大量的铜质农具一切都得从头做起工作量不可小视。
幸好欧且族人看出了我们的困难狩猎之余积极地协助我们建设房子才让更多的太昊战士得以加入到造田工程中来。
块田址我选择放在村内靠近围栏处的一块平地上那里有十来亩大小的一块比较完整的平地。更重要地是旁边有一个斜坡有一条小溪让我得以轻松解决排水和引水问题。
我们先将这块地上的草锄光笨重的石锄让已经习惯了青铜锄的战士们有些抱怨但我实在舍不得将手里有限的铜匕融成铜锄只好劝战士们忍一下了。
然后是将地里所有的大块石头捡出来扔掉并把地面大致平整了一下。最后是用一道土坎将这块地围了起来。并在坎上留了一个溢口确保田中的水位不致过高为了耐冲刷这个溢口用石块进行了加固。为了方便管理我还在这块弯月亮形地土地中间拦腰筑了一道土坎。宽度可以让两人并排通过坎上留了一道缺口方便水中其中一块田流向另一块。
到这一步我们就花了十二天。
欧且人在帮助我们建房方面很是积极但在造田上就显得很有保留几乎每天在田地边上都有数十位老弱妇孺蹲着旁观却没有人肯下来帮一下手。
6月日。终于到了放水进田的时候我们从旁边坡地上的小溪引了一条小型沟渠到田里很快近8亩地里就被溪水灌满并按我们的设计多余的水从另一边地溢口流了出去。
这不到半天的时间里我们砌的“田坎”多次出现渗漏我带着所有的太昊“农民”站在田边紧张观察着这道还不甚牢固的水利工程不停地加固出现渗水的地方。用湿土修补一个个裂口。
到下午3时许终于。眼前出现了“8亩烂田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人工湖景象。
欧且人这下子开始有点明白了:太昊人在造湖!
看到湖中地水位基本稳定坎边也不再渗漏我让战士们截断进水口水位在溢流位上略降了一点点终于没再下降现在我可以用心提高田内的质量了。
田内的土高低起伏不平有的地方露出水面很多。有的地方则形成了较深的水洼这在平整土地的过程中我就有所预料。却没有想到灌满水以后会出现这么大的差距看来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