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 再渡大河(2/2)
“族长——这真是给我们的?”斟戈原不敢相信地问道。
我笑了笑其实我也是因为昨天的夜宴实在有点难以下咽才想到了送他们一点盐没想到会有这么大反应。
斟戈氏人在欢呼声中如获至宝捧着这些礼物回山去了。
盐!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个东西!
一直以来在我们和少昊、黎族的贸易过程中盐都是一个必备的产品这东西不可复制不可种植却又是生活必需品。在后世所有的帝王将相都离不开对这个东西地控制特别是从经济与政治地高度。直到21世纪这东西不是还被当作特殊商品么!
那以后要实施我的下一阶段文明展大计对这些“内6”部族来讲还有比盐更有力的文明利器么?
这可是太昊才能供应的特殊产出啊!
当年少昊地族长们一看到我们的盐就坚决地放弃了远涉数百里到海边去晒盐的做法转而完全采用交换的方式从我们手里获得盐说明太昊的海盐工业还是远远领先于这个时代的。
我决定在今后的部族交往中认真利用好盐这项利器。
现在我最关心的是那些随公孙氏西迁的匠人们情况如何了公孙氏已经在作哪些建设。
离开斟戈氏以后按吕风的说法他知道公孙氏会从哪里涉过大河。
按时间算公孙氏过河时已经有春汛来临在这大河的这一带流域只有一个地方可以浅到让上万族人平安涉过。
出山往正西只走了一天半就到了大河边。这一段的大河是从北往南流的记忆没错的话这里应该是后世山西和陕西的交界地段。
吕风老马识途果然带我们到了一个比较开阔的河段即使是在冬季河面还是有3oo多米宽水深多半不到马膝处想来春汛时河面极宽应该也不会到马腹。想来年初公孙氏带族人驱赶庞大的牛群经过这点水是难不倒他的。
过河后不远我们就在一处坡地上找到了证据——有数口打破的陶锅和一些碗片应该就是公孙氏过河后宿营留下的痕迹了。这些陶器的质量、样式我再熟悉不过甚至不可能是陶匠们仓促间烧制的而是从太昊带出来的“原版”作品。
这就不会错了!
方向正西我们直奔公孙氏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