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 荡起双桨(2/2)
有两名战士被围观的人群讥笑得满脸通红举桨都力量不足了。
好在中午时他们进步都不小我大着胆子让他们再一次上了筏子。
解开缆绳以后我掌好舵一声令下:“划桨!”四支桨同时伸入了水中以几乎同步地动作开始划动。
岸上的人不再讥笑重新让我听到了欢呼声和鼓掌声。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我在筏子上唱起小曲让几名“水兵”听得很满意也加快了划桨的度。
日暮时石头城已经在望看来根据太阳判断的方向还是基本准确的。
筏子还没到石头城外已经站满了人。
“哗!”
现是太昊族长坐在筏子上那些跑出来看“水神”的黎族人哗然了刚才还跪在地上的黎族长老没有想到。从天边飘过来地“神”居然是太昊的族长!
等我靠了岸几名水兵开始打桩泊“船”岸上的“黎民”又跪下了好多——“神族长”真是名不虚传啊!在如此滔天地洪水中都能来去自如!
石头城外距离水边只有不到3oo米的坡地了。落差也就两三米。可以说形势也不容乐观但总归是看到洪水不再上涨已经有下降的趋势。
进入城中没有出去接“水神”的人们各自呆在家中有的倚在门外面色忧郁被困了多日之后族人们对前途毫无信心。
石头城外还有一片坡脊近7公里长两三公里宽没有被水淹了。黎族的庄稼一半多就在这片山脊上但目前牲畜和庄稼抢地的情况已经比较明显水再不退下去连供牲畜吃的青草都不够了。
但现在一切都开始好转水势下降以后城中长老们的心情明显好转加上现在又有我的到来更加放心了。
至少知道太昊在黎族危难时不会袖手旁观。
以太昊的繁荣强盛支援一下黎族应该是没有问题地。
石头城中的粟米还有如2oo吨足以让族人支撑到秋收。但这个秋天就不能再有任何闪失了剩下的8ooo多亩地从经验看应该可以有近8oo吨的收成那就可以渡过下一年了。
水退后牲畜应该还能起点膘这个冬天就能对付过去了。
我知道太昊的情况我们今年的确要比石头城要好得多秋收后根据收成情况。如果石头城有困难我们是一定会支援的但目前的情况总算还让我比较放心。没有出现大的问题。
第二天我们的筏子往回启程了。黎族人什么也没有从我这里得到但我的到来仿佛给了所有族人一颗定心丸看得出来第二天所有族人都一扫脸上的阴霾送我出城的人们笑逐颜开不再有昨日的忧郁。
远离石头城我们却在大水中失去了回太昊的方向向西边划了许久直到我的心里都有点毛的时候才远远看见太昊城的轮廓从天际
“道不行乘槎浮于海。”
我的理解现在的情况是“道不行”——从地面走路不行就只能“乘槎浮于海”了。
这种尝试在原始人眼里是惊人的从现太昊城到我们在岸边泊好筏子不到两个小时地时间岸边站了不少于5ooo人!
梅梅哭叫着扑到我怀里她以为我被“水神”带走了这比到北方打两个月的仗更让她担心。
要不是对族长的无上信心相信那几名“水兵”连踏上筏子都不敢。
现在双膀都已经肿起的“水兵”们对这种交通工具已经掌握了一点技巧懂得如何在划动中节省体力。
但短时间内这种活动应该不会再进行了水退下去以后主要的交通工具将是骑兵的马和太昊牛车。
岸上的族人在欢呼声中将我和那几名洋洋得意的水兵迎入城中风余他们居然为此准备了在神庙的祭祀仪式!
太昊的族长和族人用木制的筏子深入茫茫的洪水找到远方的部族并平安地回来这就是一个伟大的神迹!
这个神迹的诞生其意义不亚于太昊五年空前的农业开垦也不亚于史无前例的太昊五年大洪水!
风余已经在神庙内建立了大事登记制度并同时立有正副两册作为太昊史书的雏本。
“编筏入洪水”这件大事一定被他列入册内了。
但洪水在7月底退下去以后我们才知道这根本不算什么”神迹”!
真正强大的还是老天还是”造化”!
改天换地对它来说简直就不当回事但对我们来说却是生死攸关。
大河改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