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为师大慰(3)朱熹说不圆(2/2)
最后一条则是言之得失,可以知人之邪正。就是说以别人话语里的得失,辨别一个人是正是邪。嗯,讲到这里二十篇论语便算是讲完了,你平时要经常背诵,务必连同注释达到倒背如流的程度。”
阿继大致是明白了,但他觉得最后一句总有什么不顺的地方,于是提出了一个问题,“圣人不是说过,‘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吗?既然听其言之后还要观其行,在这里却如何仅凭一人之言就知其邪正呢?”
叶梦鲸先是一愣,突然哈哈大笑,他兴奋地站起来,走到阿继身前拍拍他的脑袋,“我徒开窍矣,想不到,想不到啊,你竟然只用半年时间就敢对朱子注释提出质疑!想当年为师十年寒窗,还是被赶出科场,再静下心来琢磨四书方才敢有此想法。为师大慰,为师大慰。
没错,他自己也说不圆,所以有时候经典不可信。为师却认为,圣人这里说的知,是被知之意,被别人所知。此句应这样解释——自己不知如何表达,就不会被别人了解。”
被动语式!阿继上下串着一想,果不其然,只有这样解释,方可不违背孔子在“听其言观其行”中表达的意思。作为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所有学说必然会逻辑自洽,看来朱熹也有胡说八道的时候。
阿继对叶梦鲸说道:“先生一言如醍醐灌顶,学生茅塞顿开。”
叶梦鲸压制住内心的兴奋,摆摆手,“算了,这个你知道就好,不要去深究。对于科考而言,还是记住朱子的话吧,即使他狗屁不通,你也得老实按照他老人家说的去解题。”
阿继哈哈大笑,师徒二人心照不宣。让阿继惊讶的是,这位师傅是有真学问的人,即使到了后世仍然说不清楚的道理,被他两三句话便说清楚了。只是这种学说如果用到科考里,那是一辈子也甭想高中了。
叶梦鲸看着阿继的目光已经变得十分复杂,他万万想不到,当初因为阿继一个赌约勾起他的争胜之心,却想不到得到了意外的惊喜。他看着阿继仿佛看到了昔日的自己,敢于对经典提出质疑,这种气质正是做学问必不可少的气质。看来日后对阿继要更加悉心培育,不可荒废这块好材料。
可阿继不能知道先生在想什么,却不停告诫自己将那些质疑赶紧排除掉,一个字也别留在脑海里。不然如何考得八股?
PS:今晚12点半啊,还是老时间,老地方,骑兵恭候,冲榜的干活,一个也不拉。这本书目前知道的人太少了,全靠诸位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