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节:阳奉阴违(1/2)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盛皇都。”
阳春三月,下着蒙蒙细雨,由于朝雨洗尘,所以京都长安才显得格外的新绿。
话说临天离京已经月余未返,不但急坏了他的五个小伙伴,连皇帝也觉得自从少了临天后,宫里简直就没有了半点的乐趣。于是,隋炀帝先是传令给远在太原的李渊出兵镇压农民起义军,一边就携同大部分的官员和后宫妃子直奔江都。朝中就留下了临天的老爹以及外公,舅舅,当然少不了柳长风跟李天翔。
本来,太子嗍等五小也要跟去的,却被皇帝留了下来,并吩咐他们在京里等临天回来,然后才一起到江都,五小才没有跟去。
且不提皇帝一行人下江南的情形,却说李渊接到隋炀帝的圣旨后。第一反应是心虚,第二反应是慌。他心里直捉摸:难道自己的行为已经引起了皇帝的疑心了吗?如果李渊知道隋炀帝只是因为做了那呢梦才下令让他镇压起义军,不知他会有什么样的想,真的是很期待啊。
李渊正在为皇帝的旨意发愁呢。李世民这时却出现在了他的面前,大概是知道了皇帝的旨意了吧。李世民不愁反喜地对李渊道:“父亲大人,您可是在为皇上的圣旨发愁啊。”
看着儿子一脸的喜色,李渊很是不解的道:“世民,为父快愁死了,你怎么反倒这么的高兴啊?”
李世民不慌不忙的道:“父亲,我们不是正找不到征兵的理由吗?现在有皇帝的圣旨,我们何不如此如此。”
李世民在李渊的耳边密语了一阵子,李渊才满脸的笑容,直赞李世民的主意妙。阳奉阴违,不为乎于如此吧。
既然决定了反隋大业,就得做好多方面的准备。李渊一边借机招兵,一边暗中招揽军政方面的人才。
太原,从来就不缺乏人才,短短的数日工夫,就有数万人参加到了李渊的军中。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一些名士也不甘寂寞的加入到了李家军的阵容。由于是李世民负责招兵事宜,所以他就有了很好的机会认识当时名士,与他们的关系好得不得了。这些名士有房玄龄,杜如晦,徐茂公,程咬金,尉迟恭,谢映灯。他们文武搭档,成了李世民的知己好友。
招兵事宜,顺利的进行着。这日,唐国公府来了一对青年男女,男的一身白袍,如玉树临风,潇洒不群。女的面如出水芙蓉,娇艳欲滴,他们正是李靖夫妇两。
李靖上前对守门的家将道:“这位大哥,劳烦通报一声,就说李靖求见唐国公。”
守门家将招子还算是亮的,他虽然没有听过李靖的大名,但他见李靖英俊不凡,气质高雅,更何况李靖的身边还有一位美艳得不可方物的红拂呢。
于是赶紧回礼道:“李公子请稍侯,小的这就去禀报。”
李靖夫妇未等片刻,先前去通报的家将就回来了,他的身前居然是李世民。
李世民看着李靖,高兴的道:“靖兄,真的是你?”想必他们老早就认识。
李靖微微一笑道:“世民兄,正是小弟,怎么,你是不是把我给忘记了啊?我们可才五年未见哦。”五年的时间很短吗?
李世民连说哪能忘记,引着李靖进门。当他发现红拂时,微微一愣的道:“靖兄,这位是……?”红拂惊人的美丽让李世民有一点的失态,但他很快就恢复了常态。
“这是拙荆张出尘。”李靖很是自豪的介绍了红拂。
会客大厅,李靖向李世民讲了自己这几年来的际遇。李世民绝对算得上是一个称职的听众,只是偶尔提几个问题。当李靖讲到天下大势时,李世民突然问道:
“靖兄,小弟私底下问你一句,你对今上的所做所为,有什么样的看?”
李靖是何许人也,而且他这次到太原也不只是为叙旧而来,他是抱有其他的目的的。
“世民兄,你我相交多年,何不猜上一猜呢?”
李世民眼闪金光,但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哈哈大笑道:“小弟敢肯定,靖兄这次到太原,并不只是来叙旧的吧。”
李靖也笑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世民兄也。”
“既然如此,我们何不联手创造一翻事业呢?”
李世民话音甫落,李靖就向他伸出了手,李世民自然会意。于是两人击掌为誓,而红拂自始至终都没有说过一句话,她只是静静地看着两个男人。
聪明之人办事情,就显得轻松自如,易如反掌。李世民在李靖的配合下,招兵事宜可谓是一帆风顺,至少在表面上是如此。
太原城,除了李渊身为太守外,还有两位副太守,即隋炀帝的心腹王威跟高君雄。他们在名义上是协助李渊管理太原,实际上是监视。李渊的一举一动,王,高二人总是会在第一时间内报告给隋炀帝。因此,李渊把王威和高君雄当作眼中钉,肉中刺,总是想着办难为两人,而王,高二人也不是吃素的,双方斗了个半斤八两,不分胜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