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节:太原李渊(1/2)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沽,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隋末乱世,战火纷飞,群雄,诸侯并起,逾演逾烈,庙堂高官,江湖奇人各施手段,其目的很简单,就为那金字塔的顶端,即皇帝宝座。
太原又称晋原。李渊,这几日郁郁寡欢,吃不好,睡不着,似乎很着很重的心事。他的异样被其子李世民看在了眼里,几经思索,决定找其父谈谈。
这日,李世民找到其父,然后他们就到了密室里。
李世民与其父话谈了些家常,见李渊的神色似乎有所好,李世民才问道:“爹爹,孩儿见你这几天好象有什么心事似的,何不说给孩儿听听,让孩儿给您想想办啊,也许孩儿能帮您呢?”
李渊一愣,也许是没有想到李世民回突然有此问吧。但他知道自己诸子当中,就以二儿子世民最有急智。
李渊膝下一共有四子,即长子建成,次子世民,三子元霸,四子元吉。另外,他还有七个女儿,均已成年。
李渊,见儿子满是关怀之色,决定把自己的心事告诉给儿子世民,当即说道:“世民,你也知道,今上对我们李家极不信任。再说,他也很是残暴,所以才弄的现在战火纷飞。恐怕过不了多久,大隋王朝就要毁在他的手里了。你说,我们该怎么办呢?”
看来。李渊是见到农民起义军日益壮大而有所眼红吧。
李世民睿智的双眼紧盯着其父道:“爹爹,您对您现在的地位满意吗?”
李渊被盯得浑身不自在,心想道:“我满不满意,以你的智慧,难道还看不出来吗”
李世民自然能猜李渊的心思,但他更知道其父的性格,那就是有雄心而无雄胆。
的确,李渊是个胆小怕事之人,他尽管不满足于现状,可他又不敢公然反抗。因此,对于其子的问话,他都不敢明白的回答。其实,这也不能怪李渊,毕竟事关生死,一不小心就会祸及全家的。
李世民见其父犹豫不绝的样子,知道一时之间也问不出过所以然来,因此就不再提那些让李渊觉得敏感的问题。
离开密室后,李世民并没有闲下来,而是直接找到了幕僚刘文静。
刘文静,本是隋朝的一个地方小官,由于得罪了顶头上司而被诬陷下狱,也许还真的是应了那句‘无巧不成书’的老话,他被关押的地方正好是在太原,而李世民巧之又巧地遇到了他,经过一阵子的交谈,李世民发觉他是个很有政治头脑的人物,于是暗中帮了饿额刘文静一把。也许是看在李世民救了自己一命的分上,刘文静就投奔了李世民,成了饿额李世民的头号智囊人物。
李世民把今天的事情讲给了刘文静听,刘文静听毕故意道:“世间战火不断,受苦的始终是老百姓啊。除非有像汉高祖,光武帝那样的英雄若恩物,否则,天下是安定不了的。”
李世民哪有不明白的道理,笑了笑道:“先生怎知道没有那样的人物呢?只怕是一般的人发现不了,今天我找到先生,就是想和您上头天下大事,想听听先生的意见。”
刘文静闻歌玄而起雅意,抚须笑道:“我到底是没有看错公子啊。现在天下大乱,烽烟不断,而皇上却只顾自己享乐,这是个好机会啊。太原城里有的是英雄豪杰,而唐国公手里又有近十万上午雄兵,只要振臂一挥,到时保证会有人争相来投,杀出关去,用不了半年,天下就可以到手了。”
李世民暗暗点头,但还是道:“只怕家父不敢,怎么办啊?”
刘文静想了想,附在李世民的耳边不知说了什么,李世民才点头微笑了起来,一场‘阴谋’展开了。
第二天,李世民依刘文静之计,派了亲信带着钱财去找太原行宫宫监裴寂赌博,借此与其搭上关系。又过了几天,李世民请裴寂喝酒,随后裴寂又回请李世民。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更何况裴寂与李渊还是老相识呢,李世民这次跟他能这么快就混得烂熟,李渊的劳至少占了一半。礼尚往来,他们的关系就变得十分的密切了。
这天,李世民又请裴寂在太原城档次最高的悦宾楼喝酒,酒席上,李世民愁眉不展,好象有很重的心事似的。
裴寂饮下一口山西名酒杏花春道:“世侄为何事烦恼啊?”
李世民哎的叹道:“世叔,你想必也是知道的,皇上把我们李家一直是看着眼中钉,肉中刺的。而当今局势又这么的混乱,真是朝不保夕啊。”
裴寂听李世民这么说,他乃是聪明之人,当然听得出李世民话中有话。于是问道:“世民贤侄想怎么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