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节 时光(1/2)
元封元年秋九月,大汉天子刘彻下诏,废止【告缗】。
商人们虽然没有把桑弘羊干掉,但是,能够把告缗令废止,他们觉得,已经很满足了。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在这一次中暴露无疑。
在得知【告缗令】确实已经不再生效后,他们立刻作鸟兽散,该回宛的回宛,该去洛阳的去洛阳,竟然没有一个人想到借助这一次结识了大量官员,掌握了许多渠道的机会,渗透进朝政中,进而影响朝政走向。
同月,天子刘彻以江都王建之女细君为公主,远嫁乌孙,乌孙大昆莫猎骄靡遣其孙岑取军须靡迎接。
这个时候,霍子候才渐渐的了解了一些乌孙国的状况。
当年,张骞凿空西域的时候,在大月氏被拒绝之后,就把重点转向乌孙。
根据张骞的观察,乌孙国的军队很有战斗力,而且这个国家盛产良马。
于是,张骞就携带了礼物去朝见乌孙大昆莫猎骄靡。
但是,乌孙人这个时候很少听说过大汉,也不知道大汉国强不强,因此猎骄靡的态度非常傲慢,用匈奴单于的态度接见张骞,张骞非常生气,于是对他说:“天子赐物,王不拜,则归还!”
看在礼物的份上,猎骄靡才起身拜谢,其他一切照旧。
但是,这个时候,猎骄靡已经失去了对乌孙国的掌控。
他的儿子之中,出现了分裂。
猎骄靡一共有十几个儿子,长子从小就被立为太子,但是太子命不好,得病死了。
太子临终的时候,曾经哀求猎骄靡说:“请一定立我的儿子为储君!”
猎骄靡也是老糊涂了,失去了壮年时的冷静,竟然答应了下来。
这下子就炸了锅,他的儿子们没有一个服气。
其中三子大禄最强势,能征善战,手下有两万多骑兵。
太子在的时候,大禄没办法,谁叫人家是哥哥,自己是弟弟呢,于是忍了。
但是,现在太子既然死了,却不立他为储君,大禄很生气,于是就带着手下的骑兵把自己的其他兄弟抓了起来,并且准备攻打岑取军须靡。
所谓岑取,乃是乌孙国的一个官名,类似大汉的少府一般。
猎骄靡确实是老了,竟然放任大禄的分裂行为,只是将自己手下的一万骑兵分给军须靡,自己则带着另外的骑兵住到都城中。
于是,平衡出现了。
一时之间,大禄的兵力吃不掉军须靡,军须靡也奈何不了大禄。
这下子,乌孙国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个国家竟然有三个人拥有最终的决定权。
其中,猎骄靡亲匈奴,大禄则想要取匈奴而代之,而军须靡则是想当墙头草。
不过,随着这么多年的对峙下来,出于现实的考虑,大禄渐渐的向匈奴靠拢,而军须靡则开始亲近大汉。
八月的乌孙跟匈奴之间的冲突,就是匈奴人企图强行进入军须靡的领地,而引发的。
这就促使了军须靡开始考虑跟大汉联姻,以借助大汉威慑自己的叔叔大禄,同时提醒一下匈奴人,别逼我,逼急了老子就跟你翻脸。
但,这是大汉国梦寐以求的事情。
天子刘彻赐给细君公主,马车,皇室御用之物,并完全按照亲生女儿的出嫁标准给细君公主配备了仆役,工匠,宦官,下人,护卫等数百人,赠送黄金五千斤,珍宝无数。
细君公主九月出嫁,十月中才到的乌孙。
此时,乌孙王猎骄靡已经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
在跟细君公主相处了一段时间之后,猎骄靡开始喜欢上这个聪明懂事的异国女孩,不忍心见到细君在自己死后,落得一个陪葬的下场,于是建议细君改嫁给自己的孙子军须靡。
细君为此专门请示天子,天子批复同意,于是,细君公主改嫁给军须靡。
一年后,细君公主生下一个女儿,取名少夫。
不久,猎骄靡去世,军须靡即位为乌孙国新的大昆莫,虽然他的叔叔大禄在匈奴的支持下,依然拒绝承认军须靡的地位。
但是,随着军须靡继承了自己爷爷猎骄靡的奴隶,牧场,军队,形式已经完全的偏向了军须靡,大禄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元封二年,冬十月。
天子刘彻出巡北地郡,在仔细观察了北地郡的发展情况,并且亲自询问了许多有名望的乡老,刘彻勃然大怒,以【渎职】【贪污】【有负君恩】的罪名,尽杀北地郡县丞以上官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