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忆往昔(1/2)
凌晨时,正是天色最黑之际。
曹云从出租车上下来,望着前方朦朦胧胧的皖南田野,深深吸了一口清新的乡村空气——终于到家了!
待司机拿到车费离去后,曹云飞快向西方奔去。
皖南多山,曹云的家便位于山区附近的一个小村落旁。这个小村子在当地被人称作“千鹤村”。由于古时此地多河泽,曾是众多鸟鹤天鹅等禽类的聚居地,因此而得名。至近代,仍能见到丹顶鹤来此地越冬,只是数量已稀少许多,再不复“千鹤啼鸣,白羽遮天”的壮观自然景象了。
黎明之前,曹云已回到千鹤村。村子里黑漆漆的,除了偶有几声犬吠之外,一切都很静谧。
曹云没有进村,而是来到村头一座破旧土地庙前,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一闪而入。到了的后屋,一片黑暗中,他顺手摸向墙壁,拽住一根细绳,轻轻一拉,昏黄的灯光亮了起来——这里,才是曹云的家。
昏暗灯光下,可以看出这里是一间小香堂。房间的北侧摆着一台香案,上面竖着一块灵牌,牌上刻着“赵凯忠”这个名字。
曹云缓步来到灵牌前,轻轻擦了擦落在其上的薄尘,轻声说道:“师父,我回来了……”
凝视许久,曹云从灵牌上收回视线,蹲下身,伸手向香案之下的地面摸去。抠起一块青石砖后,拿出一个油布包裹的红木盒。打开后,里面装着四本用塑料薄膜套严的书籍。
曹云轻轻拿出这几本书,借着灯光可以看到其中三本上面用隶书书写的书名,分别是:《百草鉴》、《丹鼎阵诀》以及《拾遗》;而第四本却显得破烂不堪,好似被火烧过,连封页都没有,只余半册。
望着这四本古籍,曹云一时出神起来。
说起曹云的师承,倒是很有几分曲奇色彩。其师门原本是古时一修行隐派的丹房一系,根本算不上正统传承。在古时,修真门派林立,数目众多,但这些派系大凡有一个特点,就是门下资质比较钝劣的弟子大多会被划入丹房系。这个现象,主要源于当时的修真者更加关注自身内丹修炼以及提升练气境界,而对于外丹,却有不少人认为是不务正业。
认真说起来,修真过程中确实有不少阶段需要丹药的辅助,比如筑基之时或者凝丹期间,若能服用一颗上品丹药,不但会省不少事,同样也可减少许多修行障碍。
只不过,丹药的作用似乎也就仅止于此了,既不能当作法宝使用,提升境界的效果也很有限;而“服丹一颗,遂白日飞升”的传说更加纯属扯淡——那是太上老君的九转金丹,神仙都难吃上一粒,何况凡人。
三国时期的谋士杨修,曾对曹操说过一句名言: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在修真门派中,丹房一系的地位大抵上比鸡肋好不到哪去,这种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况一直持续至今。由此可知,曹云师门这一系在其他同门眼中地位相当低下,高深修炼法诀估摸也轮不到他们接触。
如此也就罢了,偏偏赵凯忠的师门十分背运,数百年前竟被人灭门了!门派驻地被不知何处而来的大群高手彻底铲平,连只鸡都没留下。幸亏当时丹房一系不受本门重视,被划分到驻地后山,是以,丹房的管事以及十余名弟子躲过一劫。
门派被灭后,那些幸存的弟子们惊惧异常:敌手如此强大,却又不知道是谁,所以他们根本不敢对外界声张此事,否则一个不慎很容易再次引来敌人追杀,到时逃都没处逃。
对这些幸存者而言,报仇根本无望,唯一能对得起师门的只有好好活着,同时把道统传承下去。随着时间流逝,这十余人死的死,消失的消失,还有几个倒霉蛋不知被何人抓走,估摸着可能被塞到哪个炼丹房当奴隶去了。这点倒不奇怪,要知道从古至今修真界就不是什么风轻云淡的世外桃源。
何谓修真?修真就是逆天,逆天者什么事干不出来!一位智者说过:“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句话放在修真界也适用。既然有江湖,当然就会有恩怨,有情仇;有战争,有杀戮;有光明,有黑暗,也有灰色。
修真者唯一存活的目的就是飞升,他们也为此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超然世外,有时并不完全代表着悠闲自在,更多的还是无尽寂寞。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辉,这句话反过来理解便是“人不人、鬼不鬼”。相对凡人来说,修真者完全变成了怪物、异类,他们不再是人了。修真,从来都是一条孤独的道路。
门派被灭后,仅存的几个弟子就这么孤独地活着,一代一代地传承着残缺不全的法诀,直到清末时期,只剩下曹云的师父赵凯忠这一脉唯一传人。上世纪初的日俄战争中,赵凯忠的师父不幸死于日军进攻金州时的乱炮中,当时年仅十余岁的赵凯忠抢回师父遗体后,发觉原本就残缺不全的师门心法被炮火烧得仅剩一半了。更加可悲的是,由于师父死得太早,许多往事和隐秘都为来得及告诉赵凯忠。这点倒也很正常,大多数门派收徒后,限于不确定弟子的品性如何,只能一边培养,逐渐才会把本门的秘传一点一点教授出来。正因为如此,赵凯忠没学到太多本事也就算了,令他最无措的是,竟不知道自己的师门到底是什么名字,这点不能不说是一个天大的嘲讽。
安葬完师父尸身后,从此赵凯忠便独自一人闯荡天下。他曾于抗日战争中加入**杀敌,后部旅被日军击溃,编制打散后,赵凯忠又投入新四军,直至抗战胜利国共交恶之时,这才飘然离去。
上个世纪末,于江南游走期间,赵凯忠在街边遇见一断腿幼童正沿街乞讨,因见其可怜,打跑几个靠拐骗并致残儿童去乞讨牟利的恶棍后,将那孩子救了回来。之后赵凯忠治好他的断腿,并收其为徒,从此师徒两人便相依为命,浪迹天涯。
那个曾瘸腿流落街头,每日用幼小的残躯在地上磨爬,靠着辛苦讨钱才能在晚上换一个馒头的孩子,便是如今的曹云。
赵凯忠带着曹云流浪到千鹤村时,觉得这里风景秀丽,民风淳朴,于是便定下心思,在此地安居下来。赵凯忠是丹系传人,虽未得师门全部真传,但最起码的岐黄之术也算了得,靠着平日里医治村民头痛脑热之类的常见病,竟也混得个好听的名声——千鹤村人都称赵凯忠为赵老神仙。
赵凯忠十分疼爱曹云,一来曹云是他唯一传人;二者,曹云自身的资质相当优秀,年纪轻轻便已达到后天境界的极致,只差临门一脚,便可扭转乾坤,由后天入先天。一入先天,便算正式迈入修真的大门了!
不过赵凯忠对此却非常苦恼——他恼恨自己无能,无法收集足够的天才地宝给徒弟筑基,白白浪费曹云这么好的资质,要知道赵凯忠自己如今年岁过百,却也不过是后天极致的境界而已。
修真者的修行时,有筑基、炼精化气,练气化神,炼神反虚等几个阶段,其中又可细分为养气、凝气、成丹、化婴等境界,再往后赵凯忠也不清楚了,毕竟他的师门心法才记录到养气期,后面部分早已毁掉,就算是完本也估计不全。况且以他这种散修的地位,也根本没资格接触到那些高高在上的大门大派。说起来惭愧,赵凯忠这一辈子甚至连金丹期的高手都没见过几次。
在已知这么几个修真境界中,有两道难关,其一是化婴,全天下的修真者都为此头痛不已;而另外一道难关却是筑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