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星落大唐 > 第一卷 秦王破阵 第二十二章 凶兆

第一卷 秦王破阵 第二十二章 凶兆(1/2)

目录
好书推荐: 阴阳轮回决 护花保镖 幻灵生死棋 笑梁山 特种兵奇遇记 寻神天下 吸血鬼之修仙 漫漫星辰 惊弦 剑鸣录

陆信这日果然光临侯府,自然是去看落英了。.26dd.Cn一到侯府别院,这里布置得像天上仙女的住处一般,清新雅致,数不清的名花名草,一入眼便是蝴蝶穿花,蜜蜂寻蕊。假山亭台楼阁,拾阶而上,小桥流水,曲径通幽。陆信置身美景心情大好,满心想着今日将会是美妙的约会。刚行至桥边就见一名婢女匆匆迎了上来,心中大喜“落英也如此急切想见我不成?”怎料那婢女站定之后福了福身“大人,小姐今日身体不适,恐不便见相见,大人请回。”

陆信一听急了,忙拨开婢女往前走:“病了?严重吗,那侯老头在干嘛,得赶紧叫玉儿来瞧瞧。”小婢女一愣,赶紧撩起裙摆追上去挡在陆信面前,见陆信一脸狐疑的盯着自己,支支吾吾道:“大人,大人……小姐她,小姐说请大人专心国事,兑现承诺之后再相见”一听这话陆信明白了,苦笑一声,如此看来,想必在落英心里对自己还是有些防范,有所保留,哎,这女人到底在想什么,自己就这么不可信?

被扫了兴致陆信满腔怒火无法发泄,见到侯富贵就是一个白眼:“哼,你那个女儿真是太不识好歹了!”说完便带着四大侍卫灰头土脸的会陆府去了。

一回到自己宅子里,就见大厅里坐着一个紫袍大员,陆信正纳闷是哪个尚书来自己府上了,走近一看居然是长孙无忌,旁边是颜青作陪。陆信赶紧上前行礼:“长孙大人大驾光临,下官未曾远迎,真是罪过。”长孙无忌伸手虚扶:“陆舍人不必多礼。”陆信盘算着长孙无忌今天的来意,缓缓走到主位上坐下转头望着长孙无忌:“不知道大人今日驾临陆府有何吩咐?”长孙无忌像没听见陆信问话一般眯着眼,一声不吭。陆信马上反应过来对着颜青道:“四弟你先出去吧,我和长孙大人有些公事要谈。”颜青起身告退之后陆信又转头望着长孙无忌听他要说些什么。

长孙无忌缓缓睁开眼睛:“陆舍人还记得那日宫中赐宴给你敬酒的公主?”陆信听得一头雾水:“记得啊,公主殿下厚爱,陆信常感惭愧。”长孙无忌呵呵一笑:“陆舍人过谦了,舍人壮志击龙鼓,奇计破突厥,立下盖世功劳,不仅深得陛下重用,更是得到公主青眼,陛下准备让陆舍人尚高阳公主,舍人意下如何?”此言一出,犹如一颗炸雷在陆信头上爆炸。好在面对长孙无忌陆信心中一直加了小心,只是愣了一瞬,脸上便做出一副受宠若惊,难以言说的表情。脑子迅速转开来,想想这事的前因后果。这段时间一直忙着落英的事情,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与落英的交往之中,从初遇时的难以置信,到入幕时的酒不醉人人自醉,再到被人扔出房门的心乱如麻,再到赎身安置的心花怒放。这些喜怒哀乐的事情逐渐让他忘记了他身处庙堂,忘记了尔虞我诈,又一次觉得自己只是个好逑淑女的君子,万万没有想到会发生这个事情。

好好想想,几个画面慢慢的映入脑海,含元殿与公主的初次见面;太子东宫的夜宴;皇帝询问自己是否需要帮忙;最后是皇后因为扁玉的功劳在宫中赐宴。事情已经很明显了:高阳公主是长孙皇后的亲生女儿,如今要嫁给我,为什么,最有可能是太子招揽失败之后又生一计;可是皇帝为什么会答应呢?我立的功劳做一个正五品上的中书舍人已经足够了,不可能是赏赐,那是什么原因会让皇帝嫁自己的亲生女儿给我,就算是大唐七姓中任何一家也不会嫁一个嫡出女儿给一个寒门士子,不管你本事多大。对了,寒门,就是这“寒门”二字,皇帝被世家大族欺负的够呛,是要借我试试豪门的反应。

但是知道这些还不够,要怎么应对呢?做驸马?开玩笑,公主长得怎么样不说,驸马多憋屈啊,最可怕的是做唐朝的公主,脑袋一定绿油油的。而且我对落英山盟海誓之后去做驸马,那还算个男人吗?而且娶了高阳公主就和东宫是一家,与自己的计划就南辕北辙了,但是不做呢,皇家的面子怎么办,李世民是个好皇帝,可是你不给他面子就另说了。该如何是好啊?

想了半晌还是没有头绪,见长孙无忌正等着他答话便挺身下拜:“陛下深恩厚泽,微臣岁肝脑涂地无以为报!长孙大人,下官想亲自进宫谢恩,不知可否?”长孙无忌微笑起身:“正该如此!行了,我的差事办完了,也该回去了,老夫就先恭喜陆舍人了。”说着便转身出门。

“恭送长孙大人!”

送走长孙无忌之后陆信赶紧叫上展云稍作收拾就朝皇宫赶去。一路上绞尽脑汁的想办法应对此事,不知不觉到了含元殿,陆信一抬头见已经到了地方也不再犹豫,一挺身进得殿去。

李世民一见陆信进来放下手中的奏章:“哦,陆爱卿来找朕有什么事吗?”陆信想了无数套说辞,最后一咬牙:“陛下,微臣特来请罪!”李世民觉得陆信此来该是谢恩,如今说请罪,难道他不愿意,不由的眉头一皱:“爱卿何罪之有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