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秦王破阵 第二十一章 骑战(1/2)
大唐兵部尚书李靖盘腿坐在自己宅子的凉亭里,而坐在他对面的
是大唐蜀亲王李恪,李世民的第三子。ENxeI。O李恪拿起酒壶倒了一杯酒恭敬
地递给李靖,李靖捋着及腹的胡子,半眯着眼睛。
其实李靖一直游离在李世民的权力核心之外,当时李世民要发动
玄武门之变之前去找过李靖,但是李靖的立场很鲜明,他只忠于大唐
皇帝无意插手两王夺嫡。李世民当上皇帝之后很大度,因为这个是个
很懂为将之道的人,他既然只忠于皇帝,拿自己当好这个皇帝,那他
就是个大大的忠臣。所以没有半点秋后算账的意思,本着人尽其用的
原则让他做了兵部尚书。
在明清以前,对于重臣,无论宰辅还是大将,就连皇帝都很敬重
,所以李恪身为亲王也执侄礼以事李靖,而李靖也坦然承受。李恪是
皇子之中武略最高的一个,今日前来讨教李靖也很欣赏,索性把自己
知道的倾囊相授。李靖缓缓睁开眼睛:“汉朝以前由于没有马鞍和马
镫,驰骋疆场的都是战车,直到武帝时期才有大规模的骑兵使用,汉
朝文景之治国力强盛,武帝养战马六十万匹,用卫青霍去病等名将千
里击敌消灭匈奴,为当年高祖白登山之围报了一箭之仇,骑兵在这场
战争之中居功至伟。从此之后中原知道骑兵的作用逐渐开始大规模使
用,汉末三国魏武帝曹操雄踞中原,天下战马十之**握于麾下,是
以蜀,吴只得望马兴叹。才有了之后司马氏篡魏而一统天下,之后天
下纷乱,胡汉相攻,知道我大唐成为天下之主,天下人才明白谁有战
马谁就能战场称雄。所以陛下要北伐没有战马不行,没有骑兵不行,
没有骑将更不行,殿下能找微臣讨教骑兵战法实乃社稷之福啊!”李
恪一拱手:“大人谬赞了!”
“骑战者,唯速也!所谓千骑驰骋,万卒丧胆。临阵对敌,若是
以马击步,则以雷霆之势乱其方圆,步卒随后掩杀,敌兵必却。”
李恪听完,思索片刻问道:“若是对方阵型严整又当如何?”
“殿下之问甚善,速乃马战之根本,以马击步切忌陷入阵中,若
陷则必溃。若敌方阵型严整则应袭扰蚕食,劳其体肤,乏其心志。师
疲则阵乱,然后击之。”
李恪仔细琢磨觉得甚是有理,赶紧将这些话默记于心,抬头又问
道:“若是马兵对战又当如何?”
李靖一听微微一笑,这才是问题的关键,目前大唐最大的敌人是
北方的突厥,突厥机会全是骑兵,骑兵的优势在于快马弯刀,步兵的
优势在于强攻硬弩,大唐的步兵精锐,再搭配铁骑更加的如虎添翼。
李靖用兵讲究奇正相辅,步兵为正,骑兵为奇,奇正者,所以致敌之
虚实也。敌实则我必以正,敌虚则我必以奇。凡兵以前向为正,後却
为奇。法(司马法)曰:‘利而诱之,乱而取之。’此所谓以奇为正。按曹公《新书》曰:‘己二而敌一,则一术为正,一术为奇;己五
而敌一,则三术为正,二术为奇。’此言大略耳。唯孙武云:‘战势
,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
穷之?’斯得之矣,安有素分之耶?若士卒未习吾法,偏裨未熟吾令
,则必为之二术。教战时,各认旗鼓,迭相分合,故曰:分合为变,
此教战之术耳。教阅既成,众知吾法,然後如驱群羊,由将所指,孰
分奇正之别哉?孙武所谓‘形人而我无形’,此乃奇正之极致。是以
,素分者,教阅也;临时制变者,不可胜穷也。奇音机,故或传为机
,其义则一。考其词云:‘四为正,四为奇,余奇为握机。’奇,余
零也,因此谓机。臣愚谓兵无不是机,安在乎握而言也?当为余奇则
是。夫正受之於君,奇兵将所自出者也。法曰:‘令素行以教其民者
,则民服。’此受之於君者也。又曰‘兵不豫言,君命有所不受。’
此将所自出者也。凡将,正而无奇,则守将也;奇而无正,则斗将也
;奇正皆得,国之辅也。是故握奇、握机,本无二法,在学者兼通而
已。
其实也一句话概括就是“使致人而不致于人”,简单的说就是让
别人猜不到自己的真实想法,把握战争的主动权。李靖深知李恪天资
聪颖必有此问,欣然道:“马兵相遇,作为统帅必先知道彼此之实力
对比,数量、战马优劣,兵士弓马、决定交战与否,若强于彼方则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