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自相残杀(1/1)
袁盎,是汉文帝时的名士,少以卓异闻,公车为荐,辟为二千石。其人任侠,好指点江山,曾言吴王必反。晁错知道后,欲引为党,但袁偏不就,以为袁不过逞口舌之能,而取公卿之位,常以剑斩晁错之像。不期为人所举,晁乃以诽谤公卿罪欲下廷尉。时廷尉张释之怜其才,抗命不治其罪,并上谏景帝,为辩其冤。景帝久闻袁盎之名,颇爱怜之,故赦之。晁错心怀不满,但又无可奈何。后吴王国尉卒,晁错乃举袁盎代替,其实是想借吴王之刀除掉袁盎。袁盎明知此去犯险,但此任侠的个性,和想借机探明吴王欲造反的证据,便慨然应允。景帝为此口誉袁卿“浑身是胆,真英雄也”。
袁盎到了吴王处,乃假意说自己当初是被晁错所惑,故而冒犯吴王。吴王爱袁盎之才,且造反的准备工作还未完成,也就不追究了。过了三年,袁盎利用国尉的身份,遍访吴中,知道了吴军的底细。他曾密奏景帝吴国实情。但奏章却落到晁错手里,晁错故意当庭启奏,吴王的密探将此消息传回吴中,吴王濞大怒。吴王让其军司马邓方寻机杀掉袁盎。谁知邓方手下的骑将龙芝曾受袁盎救命之恩,不忍害袁盎,便私放袁盎逃离吴国。袁盎一逃,吴王知道大事败露,便与当天起兵,为了掩盖真实目的,他还特意教人做了面旗子,上书“诛晁错,清君侧”。谁知这一来正趁了袁盎的意,他便联络邓方(邓方因为袁盎逃走,恐吴王怪罪,也弃吴归汉)回京告状。
当听了袁盎和邓方的泣诉后,景帝初颇不以然。他认为吴王老迈,断不会兴兵造反。就安慰袁盎说:“袁卿,我知你与吴王不和,但吴王忠于国家,他是不会谋反的。他不过是和你有隙罢了。也好,你也不必回去了,就在我这里吧,我任命你为前将军,归周亚夫节制。你看怎么样?至于邓方,你还当军司马,跟着袁卿吧。”
听皇帝这么说,袁盎自知现在还斗不过晁错,也直好谢恩当他的前将军了。
没过几天,吴王举兵的消息传到长安。一时间长安城人心惶惶。袁盎认为参倒晃错的机会倒了,便联络窦婴和申屠夷(申屠嘉的儿子)等人,以“吴王造反,不是要夺皇上江山,而是因为晁错推行削藩政策所致,只有杀了晁错,才能退去七国之兵。”久耽太平的景帝对战争毫无准备,一时昏了头,以为袁盎等人的办法可以保住自己的皇位,便下令将晁错处斩。晃错在上朝的路上就被卫尉府的人捕住,他们不由分说,就将晃错处死。可怜这位忠心为主的晃卿稀里糊涂地送了命,就连他的家人也未能幸免,被窦婴派出缇骑全部处死。只有晁错的老父亲在老家,听说儿子被杀,一口气上不来,也死了。
可是,晁错死了,吴楚七国的大军却向武关逼近。这时的景帝也从震惊中清醒过来,他本想治袁盎的罪,但袁盎却带回了吴楚七国的重要军事情报,且袁盎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景帝自己还是个不愿认错的人,他只好在心里说对不住晁卿,却始终未下诏为晁家平反。袁盎终于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他主动请缨跟随条侯出兵玉璧,并亲自率军断了吴王的粮道,终于战胜吴军。景帝以其功封袁为郦侯。袁也被封为少傅,成了朝中炙手可热的人物。
由于袁盎被重用,得罪了窦婴。窦婴便借机在窦太后前说坏话,说袁盎轻慢梁王。而窦太后一直对梁王宠爱有加,因此就责成景帝要治袁盎的罪。景帝无奈只好贬袁盎为荆州牧,欲让他远离京师,避免被窦氏集团所害。谁知袁盎一时拗不过这个弯,竟然辞官回乡。
16977.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