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母子斗智(1/1)
袁盎离京后,景帝失去了一个重要的谋臣,不得不进一步向窦氏集团妥协,朝政也随之落入骄横跋扈的窦婴手里。这个魏其侯平素喜欢夸夸其谈,对于军国政务实在是知之甚少,偏又不能容人,对于敢于发表不同政见的朝臣倾轧有加,就连功勋卓著的条候周亚夫也不放在眼里。
景帝任命周亚夫为丞相的圣旨刚一下达,窦婴就指使其党羽卫尉卿石德上本参奏,诬告条侯偏袒赵王,一味为赵王开脱,使赵王之子得以逃匿民间,至今未能归案。景帝不信,当面斥责石德扳诬大臣,褫夺石德封爵,降为大长秋。窦婴不知收敛,反而密奏太后,说周亚夫当年屯兵潼关,就有意进军梁国,擒拿梁王。老太后护子心切,也不招周亚夫面折,直接命长乐宫卫尉发兵丞相府,将周亚夫抓入诏狱,诬其为赵王余党。
景帝哭诉太后,乞为开释,痛陈“条侯两代功臣,绛侯(周亚夫之父绛侯周勃是周初功臣,高祖死后,吕后专政,周勃联络陈平等人发动政变,拥立文帝。)对国家有存亡绝续之功,条侯也曾平定七国,岂能不加怜惜。先帝在日,曾说条侯有安社稷之功,让儿臣甚倚重之,皇皇父言,如在耳也,儿臣安敢忘之。且亚夫为赵王余党之说本为莫须有之罪,若以此治其罪,恐群臣不服。望母亲三思?”
“皇帝,条侯有罪无罪,母后也清楚。条侯对国家功劳素著,这哀家也明白。只是,我儿可知绛侯也曾无罪入狱,这是为何,你可曾想过?”窦太后不紧不慢地说,但眼中分明闪动着决绝的光芒。
“儿臣不知。”景帝有点迷惑。当初文帝未来得及给他讲这件事,他也有些怪父皇太过轻信人言。
“皇帝,这就叫做帝王之术。绛侯功高盖主,若不打磨他的锐气,如何树立你父皇的皇威?你父皇何尝不知绛侯冤枉,但他来自代地,朝中大臣都是绛侯的人,如果不压抑绛侯的气焰,那一般惟绛侯之命是从的大臣怎会顺从你先皇。”窦太后开导他的儿子道,说心里话,她并不喜欢景帝,当初她坚持给景帝起名为启,并非是因为希望儿子象禹的儿子启那样做一代开疆之主,而是因为她生启时差一点丢了性命,幸好遇上高明的王太医用了个古方才保住了母子性命,所以她从内心里有点不喜欢这个儿子,就取涂山氏生启而化为石的传说给这位未来的大汉皇帝命名,分明是责怪景帝使母亲难产受苦。由于窦太后与文帝刘恒是患难夫妻,刘恒也未深究。但景帝从小非常孝顺,对母亲从不敢违背,窦太后找不出废长立幼的理由,只好封自己的爱子为梁王,让他坐镇富甲天下的中原,手握十万雄兵,伺机夺取景帝的天下。
景帝对母亲的话不敢苟同,他担心一旦条侯被害,拥护自己的势力更加衰落,再加上袁盎辞朝,自己岂不成了孤家寡人。但与生俱来的对母亲的畏惧使他不敢违逆,只好说:“母后,儿臣以为以诚待人,才能统御群臣,若一味以帝王之术待臣下,他们会以欺诈来对付朕的,不是吗?”说这话时,他没忘记露出一丝尴尬的笑。
但太后并没有理睬皇帝的表情,而是说:“皇帝,你有自己的看法,这很好,母后也不反对你以诚待人,但帝王之术不可不学。条侯功劳太大,无法封赏,只能挫其锐气,使其激流勇退。母后这是为你好,为了你的江山考虑。至少现在你还不能放他出来。”太后毕竟不想和自己的儿子较劲,尤其是在景帝已经答应立梁王为太弟之后。
“儿臣明白了,这就叫廷尉讯问。”景帝见母亲有所松动,忙说。“随你的便,但我儿要谨记缚虎容易擒虎难。我累了,也想歇了,你忙你的去吧!”
“是,儿臣告退!”景帝急匆匆地走出了母后的寝宫。16977.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