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新中华春秋传 > 第十一章 花鼓定音(一)

第十一章 花鼓定音(一)(2/2)

目录
好书推荐: 洗烽录 庆熹纪事 黄龙帝国 士杰1984作品集 乱世传奇 大宋沦亡录 悠悠帝王梦·翩翩美人影 纯洁医生 逃到异界当魔王 幻月苍穹

以上所列名单中,除了宋献策因身份不便、李睿、张子凌、吴尾生、吴梅村等因品秩太低不能与会外,其他人都来到了“思微厅”。这是自从在“扬州会议”上定策北平两淮,南抚湖广后,献王麾下高级官员们首次在一起议事。会议开始时,因为适才的谒陵,还略显沉闷,可是当黄宗羲代表军方报告近十天来的战果时,群臣虽然不是第一次听到这些喜讯,这时也不由得再次为之振奋起来。

待众人赞声暂息,封义铭代表献王府军机处(这是由付明指定的处理rì常军政的最高指挥机关,近卫师的参谋部固然可以指挥战役的进行,但是论大局的安排,包括后勤的供应、战局的进展,都要由军机处来拟定方略)继续说道:“前rì,领兵部侍郎衔,往河南招抚中州各寨义军的陈潜夫大人奏报,今在河南已募得义军壮丁有近十万之众,希望朝廷能下一道确切的旨意,以安定军心民意。军机处以为,如此重大事宜,还是庙议决策为上。”

史可法在阁臣中最熟悉中原情势,这时不由得追问道:“怀若兄可否明言,究竟有哪几支队伍肯听从朝廷号令?”

封义铭正待答言,一直在旁不曾发过一言,双眼似闭未闭的姜曰广却轻声喝道:“且慢!殿下,既然是庙议,那么在议下一步军事方略之前,还有一事必有结果。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殿下现以‘献王府’龙凤印檄令江北,那么江北官民又何以因应南京下达之各项旨令。”

杨廷麟接言道:“殿下可仿太祖‘吴王’事。”

“笑谈!”姜曰广似从胸腔间发出一声冷笑,在这位久历宦海的老臣看来,年过不惑的杨某人从政经验尚有不足。“时事紧迫,岂容从容布置。以老臣看来,殿下之处境更似成祖‘燕王’旧事,不同之处在于,潞藩得位不正。殿下大可不必徐图入京继统,今既在中都登基,号令天下,事不可缓!”

沈宸荃疑道:“那殿下在南京发先的重誓,又如何以自处。”

“此一时,彼一时。殿下吊民伐罪,乃大势所趋,天意所向。”大学士高弘图在一旁一字一句慢条斯理地解释道。

付明这时渐渐明白这几个老头的意思,自己亲近军机处诸君,而与高、姜等老臣稍疏,恐怕已使这几人心有不快,说话不免带些火气,但今天姜曰广、高弘图的表态却是在维护自己,那就是希望自己早继大统,已绝小人枉念。听到这儿,他的眼光瞄向史可法,这位“南渡第一重臣”还没有明确的表态。

史可法感觉到了献王几次似乎不经意瞄来的目光,他轻声咳嗽了一下,四平八稳地说道:“殿下,若无足以撼动的理由,臣附姜大人议。”

封义铭向献王望去,主公向他略一点头,他便面带难sè地回应道:“诸位阁老大人,封,身系主公重托,兼职两淮、军机军政要务,较之各位更知如今情形。‘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诸位只知近rì里我军战果辉煌,岂知目下情势之危急,较之战前,更可堪忧。”

这话在不知其中实情的人听来,不免有些危言耸听了,面对数道难以置信的目光,封义铭苦笑道:“此系实情。战前,我家主公有步卒两万,铁骑一万。战后,我主似乎有步骑五万众,但降兵几占六成,骑兵又几荡然无存。如此军队整合编练非有数月工夫,那敢有出战之想。自出留都,我军一直以战养战,现今取得两淮疲弊之地,进则有鞑虏当关,退则有长江天堑。不仅军队不能有强战的侥幸,军需粮饷也近空乏。

现今若主公如急于继统,则恐清军主力不rì即挥兵南下,南京方面也不能有一丝指望。“

“难道封大人对潞藩还有何不切实际的念头?”姜曰广颇不以为然地斥道,“难道献王殿下不登基,清兵就不南下报我大兵阵斩敌名王之仇?”

“现而今,正是要立即正名,以正大江南北视听的时刻。”高弘图也跟着说道,两人一唱一合,看来事先一定有过商量。

“诸位阁老有所不知,小左所部早在数rì前再次惜败太平府,退往浔阳。不过这次退左之兵,却不是黄得功的兵马,而是南安候郑芝龙督所部从水、陆两路进击的十万大兵。我军尚无水军建制,如今已经按原计渡江南征。”

“是南安伯!”,在弘光朝便任吏部尚书的张慎言向以严谨著名,这时不由得提醒了一声。

封义铭叹了口气,解释道:“张阁部有所不知,郑芝龙因‘护驾有功’,已被南京朝廷擢升为候爷。不仅如此,现今这位候爷雄兵在握,在留都‘挟天子以令诸侯’,朝廷上下哪个又敢不唯他南安候马头是瞻。”

听封义铭说到这儿,刚知道此中详情的诸人心中无不生出一个念头,可怜老马苦心计划,结果仍是引狼如室,当上了寄人篱下,仰人鼻息的‘宰相’。大臣们又想到武将擅政,自此太阿倒持,大明朝竟真是国难以国了。

封义铭接着说道:“可巧我主驾前曾有一员小将,唤郑森的,正是南安伯世子,前rì自淮安城中救出姜、高二位阁老大的那人就是他。这个郑森前数rì已奉父命回留都,走前兀自不忘向殿下辞行,主公以为‘自古忠孝难两全’,便放其一马,以成全他的孝道。南安候也是明白人,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感念我主恩义,已在南京天子面前进言,只要献王殿下承诺不兴兵南渡,朝廷授与献王在江北羽翼江南的军政全权,要粮有粮,要饷有饷。”

众臣除封义铭、黄宗羲外都是首次听说此中详情,这时在献王逼人目光的环视下面面相觑,不发一言。

付明见状,用低沉的语气说道:“诸位臣工,南京发生的新变化,孤也是几天前才知晓。今rì聚集诸位开会,本就要亲自宣布此事,不想要议的第一件事,就把这件坏消息给带了出来。也好,姜先生不是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嘛,那现在大家议议在如今情势下,我们该采取什么的方略。”

献王的解释让包括史可法在内的老臣们心中好过了一点,但现在要议什么?难道除了向朝廷称臣外,在当前还有别的更好的法子吗?还有,朝廷和郑南安真的会无视献王力量的壮大,“养虎成患”吗?

目录
新书推荐: 唐功 惊涛落日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