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虚唐幻道 > 第五章 铁骑银枪

第五章 铁骑银枪(1/2)

目录
好书推荐: 曹操传奇 第一杂牌军 神游抗战 天地英雄传 破阵记 真幻物语正传 风山云海 异空幻录 骷髅兵日记 光明战记

妹妹问道〈“真的吗?你也上阵和突厥人厮杀吗?”〉

紫元宗道(“那倒没有。ENxeI。O我是建武营的役夫,只是随军做些杂役粗活。

这一次出关,我们一直在马邑驻扎,负责运送粮草物资。有一天半夜,营兵忽然将我们叫醒,说是要连夜行军。大家不知要去那里,只知道跟着营兵的马**向前跑。谁知这一跑就跑了三天三夜!有人稍作歇息停留,便有营兵的鞭子往身上招呼,若是累昏倒了,就补上一刀丢弃在荒野里,直到第三天夜里,队伍终于在一处山岭上停了下来。五百建武营役夫累死了二百人,剩下的也全瘫倒在地。我借着灯火四下观望,看见不远处有些营帐,四下里都有兵士牵着马匹来回走动。”)

(“我们坐卧在地上休息。不一会就有伙夫送上饭来。一看,干饭团子和熟牛肉,每人一份,吃了不够还可以再要。你知道吗?建武营中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一点肉汤喝,有谁吃过这等油水丰足的饭食?大家放开肚皮大吃。片刻间个个肉足饭饱,精神大振。稍后,有一个骑着马的兵曹拿着令箭传令,要我们立刻将营帐拆卸,收拾好捆在马车上。我们依令而行,随后紧跟在大军后面行进。走了有十几里,队伍停下来。又有军令传来:命建武营就地挖土。我们每个人都背着一把短铁锹,听到命令后便开始挖掘起来。”)

(“也许是因为下过雨吧,脚下的泥土有些松软。我们不停地挖土,三尺,五尺,一丈……越挖越深,没有命令叫停就必须一直挖下去。我听见身边一个役夫低声跟别人说‘看来要在这里打仗了!那年在太原和突厥人打,我们也是这般挖个不停,瞧着吧,天亮后准得打大仗!’”)

(“就这样一直干到黎明,挖成了一条长半里、深一丈的深沟。这时,一名校尉前来传令:停止挖掘,建武营后撤三里原地待命。我正要跟随队伍后撤,那个传令的校尉叫住了我,和另外五个役夫一起被带到一座山冈上,那里停着一辆高大粗重的木轮车,木车中间的柱子上一面大旗正迎风招展,旗子上绣着几个大字——‘行军兵马大总管李’。那校尉让我们排成一排,然后大声对我们说‘都给我听着!等会就要打仗了!你们六个负责照管这辆木车,叫往前推就是火海也得给我推过去!叫你们停住,这木车就必须纹丝不动!车上的帅旗关系重大,你们要加意护持!倘若有有丝毫损坏,就立刻砍了尔等六颗狗头!’大家听了脸上都微微变色,原来这一次真的要打仗了!”)

(“那校尉说完走开了。我和其他人站在木车四周,双手扶住车辕,准备一听到命令就推动木车。但也许是因为干活太累了,另外五个役夫很快靠在木车上打起瞌睡来。而我却一点也不困,说也奇怪,这些年来越到劳累的时候,我的精神反而越见弥长。不久后,天光逐渐明亮,我便观察起周遭的情形来。”)

(“那时,下了一夜的雨已经停了,地面一片泥泞。我左右四顾,发觉我们所处在一个很长的坡地上,夜里挖的那条深沟就在靠近坡顶的地方;我向远处望去,对面也是一片坡地。两片坡地间一大块平原凹下去。使整个地势好象一个翻过来的‘锅盖’,而我们守护的这辆木车就在‘锅盖’的边缘,在最高处,从这里恰好能观看到方圆十几里的每一个角落。”)

(“正在我观看地势时,从我身边走过一队队黑衣骑兵。个个头戴红缨头盔,锃光闪亮的护心镜下是垂着缨络的铜腰带。仔细一看,我忽觉得有些奇怪:这些骑兵没有刀剑长矛,甚至连一把匕首都没有。浑身上下倒挂着七八个箭袋,每人身上斜挎着两张弓。我也经过一些战阵,但骑兵这般装束还是第一次见到。要是敌人冲到面前,这些没有刀剑的骑兵不就是白白送死么?更奇怪的是跟在黑衣骑兵后面的红衣骑兵,不但没有长刀长矛,也没有弓箭弩矢,除了腰间挂着的短剑,可以说没有任何伤敌的兵器。他们手上拿着一块巨大的盾牌,大得可以遮住马腿。难道这就是他们的兵器?他们拿着这样笨重的大盾去撞击敌人么?我思来想去,始终迷惑不解。”)

妹妹奇道〈“真的么?我听说唐军的大将军李靖师从于昆仑仙宗,这些士兵如此古怪,莫不是李靖要施行什么道术?”〉

紫元宗摇头心道(“不是什么道术……后来又走过一些奇怪的骑兵。有拿着两丈多长钢矛的,有手拿着大刀的,有只拿着长柄挠钩的,都在山坡上布阵列队,各自纷纷竖起军旗:最前面的是手握弓箭的‘振武营’兵士,有一千人,分为前后两排站立。前排每个弓箭手身边是一个手拿巨盾的‘丰安营’兵士,共有五百人。在两营人后是五百‘神武营’骑兵,手里都握着钢柄长矛,还有手拿挠钩的五百‘威武营’兵士分列在两翼。最后是五百名身配大刀盾牌的‘横野营’骑兵。中军帅旗在我们守着的木车上,位于全军最高处。我看见不远的地方有几个人在马上指指点点,他们一定是指挥作战的将军,但他们的装束和平常士兵差不多,我分辨不出谁是李靖”)

(“约莫将近辰时,军中皮鼓忽然一起擂响。我那五个同伴都被惊醒了。只见军阵向两边分开,站在最后的‘横野营’骑兵冲出阵来,分成左右两列,一直冲过对面的山坡去了。顺着他们前进的方向,隐隐可见远方绵延的城墙。直到那时,我还不知道那里就是定襄城。”)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横野营’的骑兵回来了,队型丝毫没变。他们穿过军阵,又回到原来的位置。过了片刻,对面山坡上现出一条黑线,接着一大片突厥兵象乌云一般冲下来,飞奔的铁蹄溅起雪泥,好象平地升起一片云雾。经过坡底的平原时,马蹄踏着浅雪覆盖的一片乱石,只见石屑纷飞,声势惊人。他们越来越近,渐渐的可以听见铁甲的摩擦声,刀剑的撞击声,还有沉重的喘息声。这些突厥骑兵都低着头,用嘴咬着马鬃毛,两只手拿着长刀平伸在身体两边,我不知道他们为何用这种姿势冲锋。”)

妹妹低声道〈“他们是在模仿雄鹰展翅扑击。”〉

紫元宗心道(“是么?原来如此。突厥兵冲到平原上的时候,有一些人开始开弓向唐兵放箭。但是‘丰安营’的大盾牌刚好将射来的箭全部挡住。当突厥兵离军阵还有一两百步远的时候,‘振武营’的弓箭手抽出了箭枝,搭在弓铉上从盾牌之间伸了出去,瞄准正在接近的敌军。那箭枝黑黝黝的闪着光,我一下认出来了——这是‘乌油雕翎箭’,我在马邑的时候运送过这种兵器。这种箭的箭头上涂抹有桐油,箭竿是用铁做的,刻有曲纹,射出去又转又快,能够射穿两层铁甲!”)

(“等到突厥人还有五十步距离的时候,弓箭手一齐放箭。‘乌油雕翎箭’飕飕作响,象飞蝗一般向突厥人射去,冲在前面的骑兵大多都被射穿了胸膛,乱纷纷的滚下马去。这边五百弓箭手一放完箭便退后搭箭,后面的弓箭手立刻顶上,如此轮番不断的发射,突厥骑兵人仰马翻,被射死了有四五百人。但是他们毫不畏惧,摇着战刀,踏着同伴的尸体继续猛冲。虽然‘振武营’弓箭厉害,但突厥人仍是冲进了军阵。”)

(“‘振武营’的兵士并不慌乱,急速而整齐地向两边散开。隐藏在弓箭手身后的‘神武营’长矛骑兵显现出来!他们肩膀抵着肩膀,长矛绑在马鞍上,一动不动的等着敌兵冲上来。那些突厥骑兵冲的性发,根本收不住脚。第一排骑兵如同扑火的飞蛾,整整齐齐的撞在长矛上。银亮的矛头深深扎进战马的胸腹,战马人立起来,四蹄朝天地向后仰倒,后面的突厥骑兵被前排的死人死马挤压冲撞,好象树叶一般纷纷滚下山坡。两翼‘威武营’的挠钩手包围靠拢,用长长的挠钩搭住还骑在马上的突厥人,把他们拉下马。弓箭手夹杂在挠钩手中间不住放箭,突厥人虽然也在射箭,但都被‘丰安营’的盾牌挡住了。我看着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心中忽然恍然大悟。”)

(“原来唐兵古怪的装束是别有用意的。你想,突厥骑兵天生勇猛,无论射箭、冲锋、骑术都要高出唐兵数倍。若是一对一的对决,一个突厥骑兵足以打败三个唐兵。但这次唐兵每营骑兵只使用一种技能:弓箭手只管射箭,盾牌手只管防御,长矛手只管刺杀人马。如此分工协作,战力提高何止数倍。而突厥人开弓时就不能挥刀拼杀,用刀剑搏杀时就不能同时射箭,始终用一种技能对付唐兵四五种攻击,那情形就象……”)

妹妹低声插言道〈“就象一只老虎冲进了狼群。”〉

紫元宗点头道(“对!你说的很贴切。那些突厥骑兵无法冲到唐兵近前,人数越来越少,渐渐挤做一团。‘振武营’的弓箭手拼命放箭,满天箭矢好似暴风骤雨般向敌军飞去,突厥人成片的落马,那场面已经不象是两军作战,更象一场屠杀。最后,突厥人还剩下四五百人,他们忽然齐声大叫,向后面退却。但退了不到百十步,又返身冲杀回来。队伍整齐的就象一人一骑。他们的战马越跑越快,向着箭雨最密集的地方冲去,没有一个人脸上有忧郁之色。看来他们这最后一次冲锋不是作战,而是求死来了。不过片刻之间,这些突厥兵全部被射死。从山坡向下看,战马和骑兵横七竖八的堆在一起,死气沉沉的犹如一块块冰冷的石头,只有雪地上那热气腾腾的鲜血还在四处流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