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篇 秋风西域—孔子和曾子(2/2)
蔡石之先机尽失,眼见不出三招,就要死在韩文若剑下;几名同伴连忙过去相助,谁知人踪未到,数十道寒星,直向他们卷洒而来,几人连忙纵身闪躲,才知道不是暗器,而是水滴,这却使他们无法赶过去营救蔡石之。正在这时,“咯噔”一声,星火四溅,韩文若的剑光一敛,所有招式被另一柄大戟封住!
这戟黑漆如墨,却锋利无匹,与短剑才一交锋,即将其击得如星光般粉碎。
韩文若再次弃剑退式,叱道:“好戟。”
大汉笑笑,将长戟收回,掷给一名手下。(真不知他身后阴影里藏有多少人)然后,掉头对着韩文若正色道:“不管你是什么人,只要你到我们这边来,我们就会尽量满足你的愿望,决无虚言。把握住这个机会,你就很可能一生事事如意。”
“哦?把握的反面就是放弃,选择了这个机会,就等于放弃了其他所有的可能。何况,阁下的志向也只是在个人的事事如意这个程度么?”韩文若淡淡地道:“岂不闻: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大汉听后更是暗暗欣赏,但神情更加严肃起来,坦然道:“此中所谓“仁”就是一种因体验到个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而后自觉地承担起“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你所指的也就这个。但是曾子所身处的时代与现时远为不同,从个人的生存选择看过来。个人就象是被抛掷到这儿来的,你和我都一样,无法选择自己的时代。因而要重新去理解,孔子讲过“中庸”之中,就是根据时代和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当的行为方式,而“中庸”之庸是指符合从整体利益出发的根本常道。尽管选择也不是无原则地纯依个人之好恶,但是强者的结合才是了结一切的基础。”
在这一篇驳论的最后,大汉温和的总结道:“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旧的道德规范已经开始解体,新的道德规范尚未确立的时代,持国者皆以武力为尊,以权谋相尚,即使讲论道德者,也完全是利用道德教条为势力服务。”
“小兄弟,你的想法是以古度之,想当然耳。”大汉以一种饱读天下後冷眼世间的睥睨看着他。
面对这一席话,韩文若哑口无言。16977.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