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三国附略·志士辑 > 第二十一篇 秋风西域—善思者的共性

第二十一篇 秋风西域—善思者的共性(1/2)

目录
好书推荐: 虚唐幻道 曹操传奇 第一杂牌军 神游抗战 天地英雄传 破阵记 真幻物语正传 风山云海 异空幻录 骷髅兵日记

此时的池边,林旁,月移中天,清辉如画,宛如新沐。Www.

大汉随随便便的站在那里,出奇的眉目晴朗,也特别的神采奕奕;仿佛对面的青年如那冰瓶乍涌,银轮四射的明月,使他动了诗兴,正在寻章问句一般。

只是,文章向来本天成,妙手仅为偶得之。

获取人才更是如此。

正是因为这样,机会才显得难得,人之间的投缘才现得弥足珍贵;犹如上天的垂怜,弹奏着一首变幻莫测的曲子,毫无停息。

流水有意,落花无情;

“说的有理,但不认同。”韩文若干脆的表示拒绝。他已从先前的暗号中,获取了两条同伴传来的讯息:一目标已按计划在听心斋出现;二我们正赶去布局;所以在他眼下的脑海中思索的是脱身与即将展开的刺杀。只不过华服大汉的一番话说的颇有几分味道,引起了他的触动罢了。

“可知,一国之大,看似铜墙铁壁,崩溃起来却如同怒水覆舟,只在弹指之间,无论小兄弟你襟怀何处,也须早作打算哩!”大汉对他的拒绝毫不介意,善意的劝诫道。

“大战将起于天下。”这句从大汉口中缓缓道出的话一下子吸引住了正欲离去的韩文若。他隐隐的感觉到了些什么,于是,问道:“为什么?”也许是觉得对方可能不适应他一贯简单的表达方式,韩文若补充了一句:“黄巾已平,天下何来大战?”

大汉呵呵一笑,十分的爽朗,答道:“果然我没有看错人,如此的洞察力,你决不是自甘寂寞的人。我也不瞒你,洛阳有三件事发生,其一是大将军何进密召董卓进京杀尽宦党一事不知被何人外泄,已致朝野震动,人心大乱。其二冀州刺史王芬谋除汉灵帝,拥立合肥侯败露被斩。其三雒阳已组建了西园军,以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议郎赵融为助军左校尉,议郎冯芳为助军右校尉,谏议大夫夏牟为左校尉,谏议大夫淳于琼为右校尉,合称为“西园八校尉”如此事态,如此天下,又岂非不乱!”

(备注:雒阳即洛阳,东汉按照五行家的所谓天理之说,自命为火德,所以把水字变的“洛”字改成了“雒”字,免得被水浇灭了火——东汉官服尚红,就是由此)。

韩文若顿时意识到了大汉话里的“重点”,很快便接着在心中推断了下去:

“这种安排很有问题,黄门蹇硕虽为上军校尉统领其余诸尉,但那七个全都是士族一党,他区区一个宦官,凭何调动?当初宦官杀陈蕃、窦武,就是因为控制住了京城的卫戍军,现在卫戍军主力落到了士大夫手里,宦党的灭亡可谓指日可待。”

“何进密召董卓进京,董贼岂能放过这天赐良机,两人必能一拍即合;不过这种因利益而暂时结合的联盟又能维持多久?宦党灭亡之时就是他们刀兵互斗之日。只是一波才平,一波又起,京城里的人可难挨的紧。”

“还有,莫非周文德就是因此被狙杀,他送的是什么信?董贼看过了没有?若是看过,他们的军略是不是会有更远的眼光?”

想到这里,韩文若停止了。他知道:善思的人有一种共性,对于已经了解到某些程度的事,一旦获得了与其相关的更新资讯,都会极感兴趣的,将零零散散的事,进行统一,归纳;或用归一的法则来诠释,理解;是谁都会感到痛快的。

因为这种痛快来自于自身,兴趣,知识,讯息全如连锁般扩展开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