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节 诈功(1)(2/2)
储威更是了得,直接假借熊廷弼的名义,多次文要求关宁军各部军马做好一切作战准备。若遇到有将领来闻讯,则一律以熊廷弼军务繁忙为由挡驾,三番四次以后连在闻讯的人都没有了。此时关宁军上下都一个念头,看来这次熊经略这次是要玩真的了。
熊廷弼当然不可能想玩真的,只是时至年关又是满腹心思,这几天也只是待在家中。除了必要的公务以外,熊廷弼也乐的清闲,不愿意多多外出。这样一来,反给储威和满桂一个极好的机会。不过五六日光景,就将一切外围工作准备妥当了。
这一日,离开除夕也不过还有五六天光景,储威和满桂做好了一切准备来到贾瑛住处,商量这最后的行动。
众人商议的计划十分简单,就是满桂带领一支先锋部队率先出关,在野外随便哪里待上一日,便开始往关内送情报,说是关外遭遇鞑子正黄旗主力,要求支援。然后就是储威带领熊廷弼座下亲兵卫队合数支熊廷弼麾下部队出城相救,再过一夜一日,便带数百鞑子人头并那五颗白甲兵人头回关,然后宣告反击大胜。、
这计划看起来十分荒唐,说实话就算是满桂和储威事先做好了手下部队的所有工作,仍然可以确定的说,整个关宁军起码有八成的人不信。但是贾瑛事先说的十分明白,计划荒唐,但是有了三样东西就不荒唐了,至少朝廷看起来不会荒唐。
一是熊廷弼亲自出的大军调动手令。有了这个就能证明确实有大军出城进攻鞑子,而且是熊廷弼亲自下的命令。二是鞑子的人头,这在明朝是实打实的功绩,也是让全天下闭嘴的最好证明。这个在前几日满桂和储威几乎倾家荡产的收购中也差不多够数了。每次大战前总会有些部队提前收购一些人头来以备邀功,这并没有引起多少注意。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大军敲锣打鼓的回关报喜的第一时间必须要有捷报递交上去,一定要是盖了熊廷弼官印的捷报,在熊廷弼不知道的情况下,第一时间由监军太监递交京师。这样就是先斩后奏做死了这一场大功。等熊廷弼现的时候已经木已成舟,无法更改。
这第三点自然是要储威冒杀头的危险了。无轮是手令还是后面的捷报,都需要有熊廷弼的官印,这官印就在熊廷弼的办公桌上放着,平时就由手上的亲兵看护。所以储威要偷来用用自然是易如反掌,可问题是无论是大军开拨的手令还是大军凯旋的捷报,随便哪个都能够诛储威几次九族的。计划时贾瑛有意在这点上再提了提,这次储威倒是大气,直接二话不说的应了下来。
于是这一切就都准备妥当了,其实还要感谢一点,就是魏忠贤时期虽然太监的势力大到了极点,但是因为土木堡之变以后明朝皇帝对太监监军之事的抑制和文武大臣对太监的防备,这时候监军太监的权利却倒远不及在朝政中枢那般强大。故而储威他们很多事情都不必经过太监的肯,不过是出前报知和捷报拿来递交而已。若是换到崇祯后期,太监监军的权利大到极点的时候,这些动作那是远远不能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