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新戏的筹备(1/2)
“霍元甲?这是个人名?”杨文烈并不知道这个霍元甲出自何处,因为这个世界中本来就没有出现过这么个人。
“不错,霍元甲是一个人名。”蒋希文当然知道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这号人物,不过影视作品可以虚构人物出来,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关键是《霍元甲》这部电影中所蕴含的民族大义以及武侠的精神。这种精神,曾经感动了内地观众整整一代人,当年放映《霍元甲》这部连续剧的时候,用万人空巷这个词来形容当时的状况绝对不会夸张。相比之下,蒋希文其实一直以为后来李连杰版的电影《霍元甲》就逊色了很多。当然,两部作品的“立意”是有一定区别的,电视剧版的《霍元甲》,更着力于抵抗日寇侵辱和弘扬民族大义,而电影版的《霍元甲》,则主要着眼于个人内心世界的变化,两者之间从内容上来说,谈不上孰优孰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后者也可以看做是前者的一种颠覆。但是正是这种颠覆,其实也让蒋希文有些腹诽,因为“霍元甲”这个名字,他不仅仅只是代表了一个人名,他更多的被塑造成了一种符号,一种包含名族大义和武侠精神的文化符号。提起“霍元甲”,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那个备受屈辱的年代,一个奋不顾身捍卫民族尊严,捍卫武道气节的英雄的身影,这个身影在观众的脑海中已经成为一种定式,成为一个经典,既然如此,为什么要那么费力不讨好的去颠覆他呢?你内心戏演的再好,可是这都已经不再是观众们心目中的那个霍元甲了!与其如此,你还不如重新去建立,重新去塑造。甄子丹的《叶问》为什么票房口碑双赢,仅仅是因为打得新鲜有创意?当然不是!是因为它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有气节,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这个形象引起了观众们内心的共鸣,获得了他们的承认,所以才能得到媒体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可惜的是甄子丹没能把这种风格坚持下去,后来接拍的《精武风云陈真》、《关云长》,一部比一部颠覆得更厉害,观众的评价也一部比一部更低,可以说让人非常的失望。
想得好像有些太远了,蒋希文将思路拉回来,对杨文烈说到:“这个霍元甲,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他出身天津卫的一个武术世家,从小体弱多病……”
花了大半个时辰,蒋希文才把霍元甲的大概故事讲完,当然,其中也做了一些修改。最让蒋希文心情舒爽的就是,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出现过那些岛国的小矮人,蒋希文也不用再作为一名愤青对那段历史痛心疾首了。不过这并不影响《霍元甲》的创作,只是小矮人们的戏份变成了七国联军的入侵,霍元甲的敌人也从卑鄙下作的小矮人变成了深沉奸诈的格陵兰侵略者。
杨文烈专心致志地听着这个故事,心情也随情节而变得起伏不定。听到霍元甲痛扁嚣张跋扈的格陵兰拳王的时候,他忍不住大声叫好,听到霍元甲被敌人下毒害死在擂台上的时候,他又忍不住双眼血红,破口大骂。这番巨大的响动,惊动了外面的马连生等人,但是当他们匆匆赶到办公室里的时候,故事已经接近了尾声。
看到一向沉稳的杨文烈情绪如此激动,马连生忍不住问到:“怎么了希文,你们在吵架?”蒋希文笑着解释到:“哪有,只是刚才我把新剧本的故事大概给他讲了一下,他入戏太深了!”
“新剧本!“众人眼神一亮,忍不住出声问到:”希文,你要拍新电影了?“蒋希文微笑着点点头。”太好了!“大家顿时高兴起来,纷纷击掌相庆。要知道,《勇敢的心》再好看,可也架不住一遍一遍地反复播放,而新引进的电影,虽然也有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可是对眼界一下子被蒋希文提得太高的中华星影业众员工来说,还是很乏味的。他们早就对蒋希文的新片引颈以待了,只是前段时间蒋希文四处奔波实在繁忙,他们也不好提这个话题,如今蒋希文竟然主动透露即将拍摄新片,让他们如何能不喜不自禁,弹冠相庆?
看到众人一副过年的喜庆模样,蒋希文又好气又好笑,喊到:“稍后我会把剧本写出来,大家都做好准备,这部戏争取一月下旬就进入拍摄。但是你们几个,尤其是你,老杨,这部戏拍完过后,我可要你拿出自己的作品来了。公司不能总指着我一个人啊!”
杨文烈故作憨厚地摸着后脑勺,嬉笑道:“我尽力,尽力,咱们先把这部戏拍完再说。”蒋希文无奈地泯然一笑。
蒋希文将要拍摄新戏的消息马上出现在《壹周刊》的独家新闻上,并迅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目光。这方面,自然离不开蒋希文借用的后世一些炒作的手段,同时也是为《壹周刊》加油助威。随着对《勇敢的心》剧组人员的独家专访和各家大报社实行新闻沉默期间的独家报道,《壹周刊》迅速抢占了大量的媒体阵地,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配合着蒋希文在周刊上对电影的一些专业点评,以及蒋诗愔整理的《红楼梦》的连载,这本名为报纸实为杂志的期刊在民间迅速蹿红,不仅仅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还被社会各界人士认定为一本“高雅”的读物。
被做出了这样的界定,当然有好也有坏。好的一方面,作为一本具有权威性的杂志,它在民间拥有相当大的公信力;坏的方面,因为留给了大家“高雅”的印象,这本杂志在底层民众之间卖得并不太好。为此,顾照仁已经和蒋希文以及报社的一众员工商量过,新的以日报形式出现的一份报纸也正在筹划之中,相信以“中华星报业集团”目前的人脉和实力,出版日报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而在国外方面,由于《勇敢的心》“在技术上整整领先了当前的电影界二十年之多”,它也被看做是各个国家电影人的一本“活教材”,被众多的导演和电影人反复的观看和揣摩。这部电影中镜头的运用,蒙太奇手法的出现,长短镜头的切换,配音的加入,等等等等,有太多太多的地方让他们叹为观止,惊为天人。如今这本“活教材”的拍摄者又要拿出新的“教材”了,这些人怎能不趋之若鹜,高度关注?
就在蒋希文灵思泉涌,夜以继日地改编《霍元甲》剧本的时候,中华星影业集团却接待了一批意外的访客。
看着几个风尘仆仆的老外出现在公司接待处的时候,身为副总经理的杨文烈有些摸不着头脑,这些外国人难道动作这么快,电影都还没开拍,就准备来谈引进播放权的事情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