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公司的整合(1/2)
在华星联邦共和国开国典礼之后,蒋希文等人回到了南宁。
公司的事情依然杂乱。因为大家都对创办公司没有什么经验,而且现在蒋希文也没有什么具体的事务交代给他们办,所以除了会计部外,其他部门都显得非常空闲,很多人都不知道该干什么。
杨文烈一听说蒋希文回到南宁就立刻眼巴巴地找上门来,摊着手向他诉苦。蒋希文不好意思地说到:“这件事不怪他们,是我考虑不周。一开始我就把摊子铺得太大,但是又没拿出具体的方案,所以累得大家无所适从。这样,明天你召集各部门的主管,我们开个会,大家一起讨论一下未来一年的发展计划和具体安排。”杨文烈这才宽下心来欣然离去。
第二天蒋希文到公司的时候,各个部门的主管已经齐聚一堂,围在由几张长桌拼成的会议桌旁等他。而在会议桌周围,几乎所有部门的员工都坐着小板凳围成一圈,手里拿着个小本子等着做记录。这些都是蒋希文提前嘱咐的。
蒋希文来到自己的座位上,并没有立刻入座,而是先向四周各鞠了一个躬,动情地说到:“首先,我要感谢大家这半年多来的支持和努力工作,在大家齐心协的帮助下,去年,我们公司得以成立并作出了有目共睹的成绩!”这番话立刻赢得了所有员工热烈的掌声,这些日子以来无所事事的郁闷一扫而空。
等掌声平息,蒋希文继续说到:“其次,我要做一个自我检讨。因为我的考虑不周,在《勇敢的心》拍摄完成之后,没有立刻拿出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导致大家这段时间没有方向无所适从,我在这里向大家诚心地道个歉。”下面有员工连忙喊到:“蒋经理你言重了,是我们大家没有经验,不知道该干什么。”蒋希文笑着摆手道:“我也是第一次开公司,和大家一样没有经验,所以我要负主要责任。”这句话说得所有员工心头一暖,不知不觉加强了对中华星娱乐集团的向心力。
其实这句话蒋希文倒不是为了收拢人心,他是真的心有戚戚。前世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剧务,从来没接触过公司管理,在电视小说里面看人家办个公司好像挺简单的,可是真正轮到自己做了,才知道内里的门道有多少弯弯绕绕。一开始他的心很大,想要把公司一步就建立成为一个集合影视、音乐、传媒等众多子公司的大型集团,可是现在看来,仅仅一个影业公司就将他搞得手忙脚乱,报社那边若非有顾照仁帮忙打点,他估计已经活生生被累死。
也许很多那什么什么小说里面,主角挥舞着大把大把的金元,收购这家公司那家企业,然后留下原来的企业老板为他们卖命,那些老板还感恩戴德哭着喊着要为主角上刀山、下火海,这些情节看着固然是爽,可是现实吗?换做你是一家企业原本说一不二的大老板,忽然间被人家收购了,你手里有了一大笔钱,你还会傻不拉几地去给收购你的那个老板卖命?换做是我,想都不想就掉头拿着这笔钱另起炉灶,继续当自己的逍遥大老板了。所以即使是远在美利的国家电器公司,蒋希文和巴特勒三人的关系也只是合作者,而不是上下级,更何况当初若非巴特勒三人实在走投无路,蒋希文能不能成为他们的合作者都还两说。只有他真正全额投资的电影器材制造一厂,才算得上是蒋希文拥有属权的产业,同样,他也是付出了一部分股份才能让巴特勒三人帮忙照看,甚至连纽因斯都只是答应“暂任”电影器材制造一厂的经理,这个位置迟早要交给蒋希文另外安排的人的。
又或许有人说可以聘请信得过的人才来帮忙打理公司日常事务,自己只要做好重大决策就可以了,当个甩手掌柜其实很简单嘛。且不说这些人能不能像你老爸老妈那样对你死心塌地,面对一个新兴行业内的一家从无到有一穷二白的公司,你去哪里聘请这样专业的人才来帮你打理?他又是不是真的有能力可以把公司办到你期望的那个高度?外行管理内行的悲剧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足协已经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演示,下属羽翼丰满后反戈一击的实例国美电器也上演了经典的教案,这些东西小说里面写写固然可以,现实中却只是智障患者才会做出来的举动。君不见那些真正有资格做甩手掌柜的大企业老板董事长什么的,又有哪一个不是呕心沥血打拼数十年,实在是身体熬不住了才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
蒋希文因为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所以一上来就把摊子铺得太大,如今虽然还没有吃什么大亏,可是已经引起了他的警惕。为此,他向公司的一众员工说到:“我们今天开这个会,就是为了统一一下大家的思想,同时安排未来一年之内的具体计划。我是这样想的,中华星娱乐集团虽然已经成立,但是目前我们的工作重心还是只能放在中华星影业公司这边。报社的事情,等公司总部改建完成之后,我才会让他们全部搬过来,同时报社的主要事务我也会交给照仁去打理。而未来的一年,我都会和在座的各位战斗在一起。”周围的员工又爆发出一阵掌声和哨声,因为蒋希文一直以来都很平易近人,所以这些人也没有被他的什么“威严”所震慑,大家平时在他面前还是很放得开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