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孙承宗的不得已(1/2)
孙承宗站在舆洗架前,盯着铜镜中的自己,恍惚了一阵,便拿起了盆中的毛巾,热气腾腾,在脸上擦拭了一遍,原本有些疲乏的精神多少振作了一些,今天他陪同皇太孙迎接了吴王殿下之后,便和皇太孙、吴王一起赶回了京城,随同进城的还有张、冯、严三人,他们和吴王的一些随从都住在驿站之中。
等一切都安排妥当的时候,已经是申时,他便回到了自己的府邸之中,简单梳洗之后便打算睡了,但他心里清楚,今晚自己恐怕还睡不了。
等侍女将洗脚盆端上来的时候,管家却在门外启禀。
“老爷,兵部的徐子先大人前来拜访。”
孙承宗挥了挥手,那侍女便将洗脚盆端走,孙承宗穿上靴子,开了门,管家躬身一礼。
“徐大人正在正堂等着老爷。”
孙承宗便理了理身上的便服,便沿着回廊往正堂走,刚踏进正堂的门,便见徐光启正坐在堂上,见孙承宗进来,徐光启便立刻起身,双手抱拳。
“孙公。”
孙承宗摆摆手,示意不必多礼,两人坐定,仆人进来献茶之后,两人先饮了一杯茶。
“孙公,这么着急找我,有何事?”
徐光启自从上次上书练兵被方从哲拒绝之后,便调任兵部,孙承宗主管兵部之后,又将他提拔为兵部武库司的郎中,自此之后便一直主管兵部武库司。
“我记得你上次给兵部写了封信,说建议兵部武库司向登州兵工厂和登州商会采购辽东军事所用的兵器被服,尤其是火器一类是吗?”
“孙公怎么说起这事?”徐光启一脸无奈,接着道:“户部说采购的拨银过多,其他地方采买的东西,登州兵工厂需要一倍以上的资金,盔甲、刀剑、尤其火枪与火炮之类,价格更是比其他地方高两三倍。”
“你是兵部武库司的郎中,让你在这个位置,就是要让你掌管大明的武库,依着你看,天下那么多造兵器的地方,为什么单单要从登州兵工厂购买这些武器盔甲?”
徐光启见孙承宗问,似乎也看到了自己的意见得以采纳的希望,便立刻抱道:“大人,之前萨尔浒打得那么惨烈,九边、辽东诸军死伤惨重,唯独张子云所部,以十分之一的兵力抵抗老奴,老奴与张子云所部激战了一天一夜,死伤比之登州军,十倍有之,就连与之一起的李光忠的登州大营与广西土兵,也是战力极为顽强,甚至与精锐的九边相比,都不逊色。于是卑职便私下调查,这才知道张子云所部使用的兵器装备都是一律由登州自己的军械所制作的,也就是现在登州兵工厂的前身,他们的武器装备、车辆都是一律出自登州兵工厂之手。在开战之前,他们还在天津、沈阳二地经由登州商会发送了大批诸如盔甲、刀剑以及各式火枪弹药,用以武装李光忠、宁政二人的部队,使得这平时不见闻名的二部突然获得了极强的战力。”
孙承宗细细地听着,有关萨尔浒的战前所有档案都已经收归兵部文库,只是很少有人查看,也就是徐光启这样的有心之人才会去看。
“卑职查勘过,兵部武库司发给辽东的军盔军甲,多数都是残缺次品,很多都不堪大用,卑职便并没有再多加查问,以为登州军工厂所制作的,只是合格的制品而已,只是前些日子,卑职恰好在京中认识一位去岁江西来京的考生,这位考生虽然在去年的应试中并未及第,但其人通晓天文地理,尤其精通机械制作之法,卑职便将他聘为京师制作所的工头,委托他督造盔甲器械,没过几天,他便请卑职去了天津,向我叙说了登州兵工厂制作的军械之利,乃是当世天下第一,并通过他在登州商会内的亲弟弟买到了登州兵工厂制作的盔甲一副,刀剑一副以及登州军所使用的火枪十支,卑职与那位属下便立刻开始了勘察。”
孙承宗顿时回忆起今天所见到的那支吴王卫队,他们身上的盔甲以及武器都令人印象深刻,即使是精锐的锦衣卫在他们的面前也不过了了。
“这些东西便是你要写信给兵部的原因?”孙承宗问道。
“正是,”徐光启立刻站了起来,他目光肃然,看着孙承宗道:“孙公,在下这些年与西洋的那些红夷相熟,结识过不少能人巧匠,也见识过不少奇兵利器,但是登州兵工厂所制造的盔甲与刀剑,如学生那位下属所言,都是当世一等一的精品,他们的武器也好,盔甲也好,都是由所谓杨氏钢铸造而成的,这种钢我问过那些铸钢的师傅,乃是以极高的温度铸成,而且杂质极少,极为强硬,所铸造的刀剑锋利、盔甲坚硬,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其钢极耐高温,所以非常适合用于制造枪管和炮管,因此登州所铸造的火枪,极少有炸膛事故,火炮更是锐利,据我所知,目前登州军中已经装备了许多新制火炮,无论野战还是攻城,都是极为锐利,兵部的邸报也曾提到,萨尔浒的时候,登州军的炮火猛烈,老奴根本无法突破。”
孙承宗点点头,叹了口气道:“原来如此,我说官军围攻石佛口,猛攻数月,不能轻易攻克,还损兵折将;而这个张子云在山东的泰安、黄河渡口两役,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击破了闻香乱军十数万,原来是甲器厉害异常的原因啊,如此看来,他不但会治军,还会用人了。”
“的确如此,”徐光启立刻接口道,“孙公可记得当年献玉琉璃给皇上的杨泉吗?”
“记得,当时这个杨泉献玉琉璃而不求官不求名,可以说轰动朝野,皇上都对此人赞赏有加,只是后来听说他去做生意去了,便没了讯息,”孙承宗猛然抬头,“你的意思是这杨氏钢就是杨泉所制作的?”
“卑职不查不知道,一查才吓一跳,”徐光启点点头,看着孙承宗道:“卑职在兵部文库之中查到数年前由江西转兵部的一封信函,信函之中提到江西一位知府,向兵部武库司转送一位杨姓工匠所提供的器械草图两份,这两份草图送到武库司之后,便一直放置在兵部文库之中,因为无人照看,其中一部分已被损毁,另外一部分卑职让我的那位属下看过,乃是一份关于炼钢炉的草图,那炉子的密闭性极好,能耐高温,所炼出的钢,比之我朝现在所制作的钢要强数倍都不止。”
孙承宗从自己的座位上立刻站了起来,瞪大了眼睛,立刻道:“你是说,在杨泉未呈上玉琉璃之前,他就在江西送上了炼制杨氏钢的方法了。”
徐光启也不说话,只是点头,孙承宗立刻恍如失神,跌坐在了自己的座位上,苦笑道:“呵!呵呵!看起来不知道还有多少有志之士遗落草野,你我这种朝廷大臣自以为天下尽在掌握之中,却不知道草莽之中,还有多少奇人异事啊,可怜我等,还自以为天下无事不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