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章 秦琼轻取临淄 韩猛请战叔宝(1/2)
告别了孔融,秦琼便回军营,将欲要攻取临淄的事情一说。eNEI。O霍云管亥刘政武安国俱是大喜。多少年了,自从孔融升任北海相,可从来没有主动去攻城略地。至于秦琼打开阳,那也是对泰山寇的回击,算不上是主动出击。
武安国毕竟老成持重,而且因为失去一只手,明知自己是个留守的角色,故而脸色也显得平静些。但霍云那脸色全是喜色啊。哪个武将不想名扬天下,开疆辟土?以前跟着孔融老大,老是不停地镇守各个城池,剿灭各地的黄巾盗匪。虽说也是保境安民,但毕竟不如攻城略地来的痛快啊。
至于管亥,这哥们儿想的却很是简单,NND,以前俺们黄巾势力最大的时候,也不过只敢来打北海城而已,想不到主公一开口就是临淄,这可是整个青州最古老也是最大的城池啊。这下子发达了。军功啊,军功啊。管亥就觉得自己眼前全是小星星,金色的那种。谁家打胜仗不发奖赏啊?更何况秦琼是个大方的主儿。
刘政么,想的就比较多些。毕竟这哥们儿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而且在辽东差点儿被公孙度杀了,这心理未免就有些偏激。他想的是,哇哈哈,秦叔宝终于要攻打城池了。这下好了,有了军队,有了城池,有了养兵的地方,有了兵源,再有粮草辎重。只要打出旗帜便是一方诸侯了。所谓水涨船高。秦琼成了一方诸侯,那自己这个唯一的心腹谋士岂不是地位也跟着上涨。到那时,任谁想动自己,也要掂量掂量。不,应该是自己请命,领军杀往辽东。砍了公孙度的狗头,方能解自己心头之恨呐。至于秦琼能不能打下临淄,他是丝毫不担心。
选定吉日,点好兵马,秦琼领着一万五千军便往临淄而去。命管亥为先锋,领三千精兵先行,霍云为后合,领三千军在后。而秦琼同刘政领着九千军为中军,大军浩浩荡荡往临淄进发。至于武安国,自然是留守青州了。
那位看官问了,说秦琼怎地把能打仗的都**去了,只剩下武安国这个老弱病残在家看门。这个说起来简单,就是除了武安国,谁都不愿意留下来守城。秦琼一开始也是无奈的很,后来一下想明白了。只要自己在临淄堵住袁谭,那袁谭的军马根本就没机会杀往北海。那位问了,人家不会留兵看守临淄城,派轻骑突袭北海城么?这句话问的好啊,暂不作答,且看秦二哥的表现再说。
管亥好不容易从霍云手里抢到了先锋的位置,心怀大畅。领着三千军,可谓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啊。不过多少需要搭桥开路的地方。这青州开发的早,早在春秋时就开发了。近年来,虽说有黄巾盗匪作乱,但无论谁也不会闲着没事儿跟大路过不去啊。所以啊,这一路上也算是通畅的很。这一通畅啊,管亥就更高兴了。心道,我领先锋军先到临淄城下,扎好营寨,必然能博得主公开颜呐。万一运气比较好,不小心领军冲进了临淄城。这功劳,可就更大了。
事情比管亥想象的还要顺利,确切地说,是比北海军所有将领想象的都要顺利,包括秦琼。临淄城不战而降,管亥不费一丁点儿的力气就占了临淄城。至于说拥有坚固城防及宽阔的护城河的临淄为嘛不战而降?很简单,临淄城的可战之兵都被田楷调往平原去了,也基本上都交代在平原了。回来的没有几个,确切地说,迄今为止,临淄城还没见到能从平原城撤回来的田楷军士兵。传来的俱是袁谭围了平原城,又将降卒杀了个一干二净的消息。这袁谭,刚而好杀的名声立马传遍了整个齐地。既然袁谭好杀,那他占据了齐地后会不会大开杀戒呢?虽然跟他作对的是田楷,但是田楷带着的绝大多数是齐地的兵啊。袁谭会不会一怒之下,屠了整个临淄城呢?这个问题萦绕在绝大多数的临淄城人心里,俱是惴惴不安的。至于抵抗,唉,田楷都战死了,还抵抗个毛啊。要不是留下的那个校尉有点儿能力,说不定这临淄城的守军已然哗变,顺便洗劫了临淄城了。所以,一听到有军队开到了临淄城下,而且不是袁谭的军队,是孔北海的人马时,所有的士绅俱都高兴起来。便是那留守的校尉亦是开心的不得了,不用面对那个恐怖的好杀的袁谭了,谁不开心啊?
由于有了这样的心思,所以当管亥领军来到临淄城下的时候,看到的是迎出城十里的乡绅们,还有那个守城的校尉。当然,乡绅们看到管亥的第一眼就后悔了,无他,这管亥长的实在是粗犷了些,说白了,就是不犯好人相。怎么看都是穷凶极恶之辈。等看清了旗号,有那胆小的就觉得双腿发软。原来是黄巾军大头领管亥啊,这名声,在青州可是足够响亮啊。不过,即便后悔也来不及了。那乡绅代表以及那个校尉俱是强打起精神,将自己的意思一说,即临淄城愿意归降孔北海。没想到,这么一说,管亥顺势就允许了。顺畅的令人吃惊的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