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匈奴乞降(4)(1/2)
“什么?匈奴人要投降了?”刘奭一听这话,眼睛瞪得老大,他心里明白,如果这是真的,大汉的确可以结束与匈奴之间长达一百多年的战争,那么,单凭这一条,他就可以作为一代明君青史留名了。可如果匈奴人只是为了得到片刻的喘息,那就将是养虎为患。
刘奭想了半天,才问张英:“你们内阁是什么意思?”
“臣等的意思是先让匈奴的使臣到长安来谈一谈,看看再说。如果他们真心乞降,对我朝绝不是坏事,但必须小心提防,防止他们暗藏杀机。”
刘奭觉得他们考虑的很周到,于是点头同意:“好,就和他们谈一谈,看看他们到底想干什么,如果他们敢耍花招,再发兵也不迟。”
这两件重要的事说完之后,张千秋和夏侯胜又分别禀报了两件事,一是刘钦在营州已经同夫余国开战,请求增加辎重补给;二是有官员弹劾新任南洋总督黄霸,说他初到南洋就滥杀无辜,致使当地数千人丧生。
“黄霸?”对于刘钦请求粮草之事,刘奭早就有了心理准备,朝廷也早就有了安排,现在只要把准备好了辎重运过去就行,可黄霸之事出乎他的意料,他对夏侯胜说道:“夏侯老大人,朕记得黄霸是你的学生吧?他也应该是知书达理之人,怎么会做出这种事来?”
“这个……老臣也不太清楚,但老臣想一定是事出有因,万岁应该派人去南洋看一看,如果真是黄霸之过,理当将他押解回长安处置。”
刘奭听完没有急于表态,而是看了看在场众人,大家都不明白其中的缘由,不好妄加评论,于是都同意夏侯胜的意见。刘奭见大家都没有话说,只得表示同意:“那好吧,就派人去南洋看一看,不过派何人去最合适?”
刘奭的这个问题倒让大家为难了,在场众人不是走不开就是身体欠佳,去的人官职太小了也不成,毕竟南洋总督也是当朝一品。就在大家为难之际,一边旁听的石显突然说话了:“陛下,臣倒觉得有一个合适的人选,不知当讲不当讲。”
“哦?你快说说看,派何人去南洋?”
“张伟业。”
“啊?!我?”张伟业一直在旁边听着,却没想到石显会选择自己,其余众人都是一愣,不过大家马上就想明白了,张伟业的确是个合适的人选,一来他年轻,不必在乎路途遥远,二来他是定国公府的人,官职再低也不会让人看不起,三来他是皇帝的侍从长官,完全可以代表皇帝。刘奭想了想,觉得这个办法也不错,反正张伟业在长安也没有什么正经事儿做,不如让他出去历练历练,于是他问张英:“丞相大人,你看呢?”
“这个……”张英本不想让儿子出这么远的门,可他想到张铃已经怀孕了,张伟业也算是有后了,同时这也是一个机会,如果办好了少不了升官封爵,就算办砸了也无所谓,最多说他没有经验。想到这里,张英立刻表示:“一切但凭万岁做主,臣无异议。”
刘奭又看了看张伟业,然后说道:“好,就这么办。张伟业,你就跑一趟,去南洋看看。”
“是,卑职遵旨。”
就这样,张伟业稀里糊涂地接了这差事,等回到了自己家,才发现张英已经在家里等他了。
“知道皇上为什么要让你去吗?”
“孩儿愚钝,请父亲教诲。”
张英喝了一口茶,才对他说道:“南洋虽是一些小岛,可我们张、李两家一半的财富都在那里。李家每年经海上赚取的钱财,比大汉一年的赋税还要多。”
“啊?这么多?”张伟业知道镇国公府有钱,但没想到有这么多钱。
“南洋对朝廷很重要,对张、李两家更重要,一直以来,南洋总督一职就算不是由定国公或镇国公府的人担任,至少也是和张、李两家关系亲近的人,可这个黄霸是夏侯老大人的学生,与我们沾不上半点关系。皇上让你去南洋,就是让你去把把关,如果这个黄霸能用,就说他好,如果不能用,就让他滚蛋。你明白了吗?”
“孩儿明白了。”张伟业想了一下,又问:“可是父亲,孩儿此去需要做些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