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涧水激战(三)(2/2)
桓阶看到杨定军后退这个状况,立刻向孙坚这么建议着。
“命敢死营出击!”
孙坚则立刻听信了桓阶的话这么命令着,因为敢死营都是重装步兵,特别适合突阵。
“敢死营,前进!”
韩当看到旗牌官舞动旗帜的命令后,便命令着自己的部队着。
轰隆隆!……
敢死营纷纷突出江东军,向杨定军冲去。
“敢死营!”
韩当带敢死营跑到杨定军前后,这么大吼着。
“求死于战!死!死!死!”
敢死营齐声大吼着,加快了步伐冲向了杨定军。
当!
梆!
……
在兵器金石的撞击声中,敢死营破开了杨定的军阵,狠狠的刺入杨定军中。
“啊!”
“哇!”
……
顿时凄惨的惨叫声再次在战场上响起,在敢死营与杨定军激战的时候,一路上留下了许多尸体和己方的伤患。
噗!噗!……
但见敢死营的军士厮杀在杨定的前军中,刀挥处鲜血淋漓。而战场上双方上万人就这么混战在一起,虽然敢死营英勇击杀着杨定军的部队,但是杨定军军阵未乱、将旗招展,想一时间击溃杨定军还要些时间。
咚!咚!……
此时在敢死营和杨定军交战的东方,江东军里由孙坚开始为敢死营擂鼓。
噔!噔!……
而在敢死营和杨定军交战的西方,杨定则偷偷让他的部将挂帅,自己则骑马遛了。
“奉先,你这是怎么……难道你战败了?”
当吕布带兵退到后军的李傕军时,李傕向他这么询问着。
“稚然,快退吧!”
吕布看到李傕就向他说了这么一句,便带兵往函谷关退去。
“什么?”
李傕此时惊讶了这么一句,他想不到才半天功夫,吕布竟然就将一万大军败个精光,只余下那两千多骑兵和他逃如丧家之犬。
“撤!”
而李傕随后立刻这么命令着,因为吕布战败后估计那杨定也会倒霉的,趁着现在还有时间,他要赶快带兵往后退回函谷关。
“杀!——”
而当李傕准备退兵的时候,便听到了前方传来的喊杀声,看来杨定军已经和孙坚打上了。
“文才,你的部队不是正在交战吗?你怎么退回来了?”
接着没过多久,李傕便看到杨定也跑了回来。
“稚然,江东军猛如虎啊!快跑吧!”
杨定也向李傕这么说了一句,便和吕布一样带着自己的侍卫们拍马向函谷关退去。
李傕的心声:这孙坚倒是有两下子,连吕布和杨定都战败了,看来我选择后退是明智的选择啊!
“快跑啊!”
“打不过了啊!”
……
而此时杨定军方面已经被敢死营击溃了,并且被杨定吩咐看守将旗的部将也被韩当杀了,将旗倒了后令杨定军军心大乱,开始四散奔逃。
“弩箭,射住阵脚!”
李傕看到杨定的败军涌向他的部队,立刻这么命令着。
哧!哧!……
在李傕军前的弩兵则在李傕的命令下开始射箭屠杀着原本是自己的袍泽,令那些杨定军的败兵不敢直冲李傕军军阵,而是在两旁逃跑。
“敢死营!求死于战!死!死!死!”
韩当看到李傕军的弩兵,立刻和他的敢死营继续喊着口号前进着,因为敢死营可是身披重铠的步兵。
叮当!叮当!……
李傕军的弩失射在敢死营的身上大多失去了作用,但是还是有一些射透了敢死营的铠甲,毕竟野战的弩弓要比城防的弩弓穿透力大,因为城防的弩弓都是一些小巧的一石连发弩,而野战的弩则是二石具弩。
但是就算李傕弩兵弩失锋利成这样,也没有给敢死营照成多大前进的阻力,因为敢死营在重铠外,里面还穿了一层用铁线编织成的软胄甲。
“撤!”
李傕军前的弩兵看到敢死营这么冲了上来,知道难以抵挡,便在指挥官的命令下开始向后撤。
“矛兵,进攻!”
李傕看到弩兵后退,立刻命令矛兵顶了上去,因为现在他的部队已经退无可退,在他们身后二里地就是函谷关了。
“杀!——”
顿时喊杀声震天,不过李傕矛兵却抵挡住了敢死营的冲锋,因为长矛兵的枪阵配合下,长矛神出鬼没,令敢死营一时间无法突破。
“鸣金叫敢死营回来!让解烦营上!”
孙坚看到这个状况,立刻这么命令着。
京!京!……
在孙坚的命令下锣声敲了起来,令韩当不得不愤恨的带兵退了下去。
“解烦营!为君解忧!”
在解烦营的口号声中,程普领着解烦营冲向了李傕的矛阵。
哒!哒!……
当解烦营的长刀对上李傕的长矛后,立刻在一片折断声中,解烦营的长刀纷纷了砍断长矛兵的矛头,一来二去就将长矛兵的矛砍成了棍子,然后再一冲,矛兵就溃败了。
李傕的心声:啊?怎么会这样?
“盾刃兵,进攻!”
李傕看到自己的长矛兵被破有些慌乱,但是还是立刻命令他的铁铠盾刃兵继续顶了过去,毕竟这些部队才是他的主力,而这些手拿刀、斧、剑、锤的士兵要是战败了,他也就只有跑路了。
“鸣金叫解烦营回来!让敢死营上!”
此时孙坚则继续更换着他的作战序列命令着。
接着敢死营便和李傕的盾刃兵杀得是昏天黑地、血流成河,双方一时间酣战一个多时辰后,双方将领才不得不鸣金收兵。
而此时已经是日暮黄昏了,孙坚便只好带着江东军退兵到涧水弓字下游下寨立营。
在大战后,双方都派出了收尸队收回自己这方士兵的尸体,而此时双方收尸队的人员倒是非常融洽一边用偏向车拉回自己这边战死之人的尸体,一边帮对方找寻尸体。
——————————我是分割线——————————
作者章后文:关于孙坚江东军曹解烦营的长刀,在我们历史上魏明帝曹睿曾向日遣使赠送过中国长刀,说明那个时候中国出现了长刀。并且根据史料记载,当时汉末三国时期,刀已经成为士兵作战的主要兵器,并且许多历史当时的武将都使用刀作为自己的随身武器,佩刀也逐渐取代了佩剑的地位。这说明刀作为一种劈砍武器更适合在军阵严密的战场上使用,而剑这种需要一定空间才能施展的武器,则因为不便于在战场上使用而在此时淡出了军队的兵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