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汝水伏击(1/2)
“少主,主公已经带兵回东北了,特叫我来唤少主起程。”
一名白衣白甲的白马义从武士向他面前的公孙续这么作揖的说着话,而此时公孙续正在梁城的县衙居住。
“哦?我父亲为何要回东北?我听闻我义军联盟进展顺利啊?”
公孙续望着那名白马义从武士这么脸上露出疑惑的询问着。
“少主,主公在洛阳皇陵得了玉玺,那袁绍要与主公争抢,主公不给,所以袁绍便愤而带兵离开了联盟。而主公见袁绍走了,也只好领兵回东北去了。”
白马义从武士这么回复着公孙续。
“咝!——怎么会这样?”
公孙续知道原委后倒吸一口冷气的这么说着。
“啊?怎么会这这样?”
孙策说出这句话时,惊讶的望着公孙续,因为公孙续此时在县衙大堂里正复述着那白马义从的话正打算和孙策辞行。
“贤侄,你打算怎么回东北?”
听到公孙续说出的情况后,张超倒是关心的这么向公孙续这么询问着,因为张超也是颇知事故的人,他心里也隐约觉得这联盟不会长久,所以此事一发他倒是没有多少惊讶。
“世伯,我打算先到夹城,然后北上到豫州汇合我父亲。”
公孙续这么向张超老老实实的回复着。
“贤侄,现在徐荣为祸在夹县,你这么走的话我不放心。现在我们这个样子,我看也长久不了了。不如我修书一封,让李旻过来汝水送你到阳翟,然后你再北行如何?”
张超此时善意的向公孙续这么建议着,因为他可不想公孙续在他这里出意外,不然他可不知道要怎么面对公孙瓒。并且公孙续在梁城的这段时间,他也挺喜欢公孙续和孙策这两个相貌英俊的后生的,感觉这两个人他日必非池中之物。
“世伯如此为小侄着想,小侄岂敢不从?”
公孙续立刻向张超这么作揖着。
“呵呵!孺子可教也!”
张超则笑着捋着胡子这么夸着公孙续,因为公孙续在回复他的话时一点犹豫都没有,看得出来这公孙续小小年纪就相当的干练。
就这样公孙续又在梁城待了五天,等到了北上的李旻和他一起去了夹县,而孙策则和他依依惜别,因为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们二人一起做过许多事情,令他们的友情已经相当浓厚。
孙策的心声:为何那公孙续一走,我的心如此惆怅?
当公孙续随李旻的大军走后,孙策独自一个时,心中这么有些难受的思量着。
“人生遇一知己难!能有公孙续这样的一个不见一面如隔三秋的好友更难!我孙策当追上那公孙续与他结拜为兄弟,不然我心寂寥难熬啊!”
孙策此时这么朗声呼出了自己的想法,顿时感到好受了些。
而孙策也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所以他立刻就动身出了梁城去追赶公孙续去了。
李旻本是颍川郡太守,他本来被公孙瓒命在汝水南驻守转运袁术征集的粮草。但是当他接到张超的书信知道袁绍和公孙瓒北行叫他也北归后,很感激张超的提醒,因为他所在的地盘现在是袁术的势力范围,而义军联盟一散,他早回自己的地盘就少一成风险。
李旻军兵马有两万多人,其中大多是他用钱粮征集而来的乡勇,手中只有长矛、片刀、木盾等,身上大多没有穿甲胄,和那些他曾经镇压的黄巾军农民军没有多少区别。倒是他麾下三千阳翟城守军,其中有一千弩兵、一千盾刃兵、一千矛兵,装备精良一些,并且也是经过正规训练的汉兵。
“世伯,我知那徐荣有五千精骑,你这些人马恐不是那徐荣的对手。并且世伯把这些杂兵布在你精兵左右,一旦发生战事,杂兵惊乱,你这些精兵必然也会因为惊慌而士气大跌,恐为贼所乘。”
公孙续在刚跟着李旻时,便发觉他的排兵布阵很有问题,这么向李旻这么建议着。
“呵呵!贤侄不愧是将门虎子,如此年纪就知兵法了!现在我们在汝水滨水道上,这个地方被我军掌控,不会发生什么问题,贤侄勿虑!”
李旻并没有听信公孙续的话,这么向他说着。因为他堂堂一员汉朝太守,岂能被这眼前一个十几岁娃娃教训怎么调兵遣将?
就这样,公孙续跟着李旻军在梁城往夹县行去。
噔!噔!……
而当他们行进到梁城于夹城之间后,便听到在汝水北方密林里传出来了许多马蹄声。
“糟糕!有埋伏!”
李旻听到马蹄声,并且看到那北方扬起了尘沙时这么惊呼着。
“世伯,快命士兵结阵,让你麾下弩兵去迎敌!”
公孙续此时则镇定的向李旻这么提醒着。
“全军列圆阵!”
李旻听了公孙续的话镇定了下来,这么命令着。但是他没有命他的弩兵去迎敌,因为他认为弩兵去迎击骑兵不是等于送死一样吗?却不知道公孙续叫弩兵去迎敌的意思就是起到一个对敌军骑兵的威慑作用,让他的部队有时间列阵,毕竟他的部队曾经被孙坚训练过,列成阵势的话倒也是有战斗力的。
嘚!嘚!……
马蹄声急促了起来,敌军应该是看到李旻军调度不当,准备发起冲锋了。
“汉、威远校尉徐荣在此,逆贼讨死!”
此时公孙续听到了远处徐荣的叫喝声,李旻军士气顿时下跌了一成,因为他们都知道徐荣可是有五千精骑的。
“杀!——”
接着便是徐荣军喊杀着冲了过来,顿时令李旻那些还没有列阵完整的杂兵心惊肉跳,因为骑兵冲锋的震撼力可是非常大的。
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