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办公软件的挽歌(1/2)
1984年2月,微软推出增强了部分功能的Multiplan1.1,这一版本应用范围较广,可以在100种不同类型的个人计算机上使用,还有多语言版本。可惜上市后还是未能战胜VisualSheet和Lotus1-2-3,用户仍十分青睐VisualSheet和Lotus1-2-3。微软的MS-Word也推出了1.1版,表现依旧低迷,销售毫无起色。
1984年6月,VisualSheet2.0、VisualWriter2.0版上市,为了开拓国际市场,这次还有多语言版本推出,VisualSheet和VisualWriter开始踏上欧洲大陆。
1984年底,遭受多次打击的微软这一年所有产品(包括语言程序、操作系统和各种应用软件)的总营业额只有区区的4500万美元,莲花公司凭借Lotus1-2-3的热销营业额达到1亿美元。而我们VisualSystem公司由于这几年发展迅速,营业额已经扩张到2.6亿美元,成为了软件公司营业额的冠军。
1985年1月,我了解到开发出VisiCalc的软件艺术公司由于在整个1984年只卖出2500套软件,已经开始入不敷出,欠债220万美元。我立刻派人去找软件艺术公司的董事长丹.布里克林联系,最后进过谈判,VisualSystem公司以付出80万美元现金的方式收购了软件艺术公司,当然也承担软件艺术公司的220万美元债务,丹.布里克林也进入VisualSystem公司担任技术顾问。
1985年2月,VisualSystem公司500万美元现金加股权的方式收购了风光不再的数字研究所,加里.基尔代尔加入公司的操作系统事业部,再次投入到喜爱的操作系统开发中。
1985年3月,根据和苹果公司达成的秘密协议(换回了图形界面开发权利),VisualSystem公司推出专为麦金托什定制的VisualOffice1.0版,包含了VisualSheet和VisualWriter。
1985年4月,我再次投资360万美元拥有了一家经营网络设备的小公司40%的股份,并向公司现在的经营者一对教师夫妇列昂纳德.波萨克和桑德拉.勒纳推荐了约翰.莫里奇来做公司管理者。
在VisualSystem公司完成对软件艺术公司的收购后,在电子表格软件市场上基本上就是VisualSystem公司和莲花公司之间的竞争,文字处理软件市场上则是VisualSystem公司、莲花公司和.26dd.Cn公司销售额已上升到3.2亿美元,莲花公司销售额达到1.2亿美元,微软公司全部产品的总销售额总算勉强达到5500万美元,WP公司销售额3200万美元。
――――――――――――――――――――――――――――――――――――――――――
其实原本微软还想在利用新产品在电子表格市场上冲出生路,可惜一件意外事件彻底打破了比尔的幻想。
1983年9月,比尔秘密安排了一次小范围的研讨,把微软最高层的软件专家关在西雅图的红狮宾馆里,开了整整三天“头脑风暴会”。比尔宣布会议的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快推出世界上最高速的电子表软件。
与会者中,一位名叫道格.克朗德的青年学者显得分外激动。两年前,刚跨出学校大门,他就加入到西蒙尼领衔的Multiplan设计专案组,好不容易搞出的电子表却被其他公司抢去先机,憋了一肚子的气。他自动请缨,为这次会议写作备忘录,实际上也就是规划软件的设计蓝图。微软的氛围从未有过“论资排辈”一说,克朗德由此脱颖而出,被委派主持这套软件的设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