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欲教子息费伤神(1/2)
“莫将烦恼着诗篇,百岁原如一觉眠。梦短梦长同是梦,独留其气满坤乾。天地生材总不虚,由来豹死尚留皮。纵然出土仍归土,灵性常存无绝期。”——郎费罗《人生颂》威妥玛(英)、董恂(中)翻译
听到宋龄娥终于问道正题,乔致庸松了口气,奕欣却是四平八稳的坐着不慌不忙的说道:“此事详情是如此……”奕欣慢条斯理的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宋龄娥端着茶杯一边听一边思索了一番之后,缓缓的说道:“此事很简单,既然肃中堂已经前去,大可差人传话过去,让他答复英法两国公使,我们和两国虽然有条约在先,但条约上并未约定互通公使的条款,无先例可循,只能按照朝廷法度而行。今后是贡使还是公使,需要经过谈判之后,方可坐实,想要在没有谈判之下便获取利益,这是不可能的。”
奕欣和乔致庸对望一眼,从对方眼神中都看到了惊叹之色,都明白对方在感叹宋龄娥的才思敏捷,大清虽然和英法两国都有条约,但并未约定互通公使,英法两国此时借题挥,是想蒙混着把公使身份先行确认下来,之后谈判之中己方必定落了下风。
乔致庸微微欠身说道:“娘娘说的是,差点着了夷人的道,微臣这就去知会肃中堂去。”
宋龄娥微微一笑说道:“不必和肃中堂说起是本宫的主意,肃中堂没有和你们一起进宫,想来是拉不下脸面,就不必提起了。”乔致庸知晓宋龄娥是怕肃顺知道主意是她出的,不予采纳继而蛮干,又闹出事端,站起身躬身说道:“微臣明白,娘娘还有何要交代的?”
宋龄娥说道:“英法两国使节安顿之后,若是无聊,可带他们到京中各处景致看看,紫禁城就不必进来了,在**外看看也还是可以的,其他皇家御园也不必去了,挑几处景致好的园子去逛逛就是了,以免闲着又生事端。至于是何人撺掇夷人的,你们下去好好查探便是。”乔致庸应了领命而去。
奕欣看着宋龄娥说道:“娘娘果然是女中豪杰,皇上有娘娘这个贤内助当真是万幸之事。”
宋龄娥皱眉说道:“六爷此话不可再说,让他人听了去,只怕又是一场大风波。”
奕欣点点头说道:“明日就要和英法两国谈判,观两国使节之狡狯,臣弟也感有些吃力,不知明日皇嫂可否到恭王府旁听一阵,以便随时可以垂询。”
宋龄娥沉吟道:“皇上不在宫中,出宫多有不便,这样吧我让安德海和李莲英明日到恭王府去,有什么变故马上回宫报我便可。”
奕欣嗯了一声,接着说道:“眼看这理藩院和礼部单独应对各国夷使,颇有力不从心之处,下邦属国使节倒还勉强可以应付,但若是遇上了英法等泰西诸国,只怕不好相与。前些日子,臣弟也向皇上奏报过此事,想弄个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把夷务这块烂摊子接过手来,只是奏折章程被皇上留中了。”
宋龄娥微微一笑说道:“六爷,此事不可操之过急,如今朝中反对之声甚大,洋务还需一步一步来,一口吃个胖子可是不成的。沈葆桢不是已经南下去办上海船政衙门了么?漕运改海运一事要是办得好,朝臣们才没话说,到时候皇上自会重提此事的。”奕欣恍然大悟,告了一回罪,见左右无事,站起身告辞而去。
奕欣走后,宋龄娥见安德海、李莲英带着小太监仍是在努力的做着木器,但手艺不行,做出来的积木不是歪的便是斜的,当下笑了笑说道:“罢了,果然还是隔行如隔山,这木匠的精细活还是让雷师傅他们做好了。都停下吧,小安子拿了图样到样式房跑一趟吧,小李子给做活的每人赏二十两银子,都跪安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