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黑云压城竟欲摧(1/2)
“长久以来,我一直弄不明白,如此一个半野蛮的帝国,文明程度落后的国度,为何会一直以他们自己所谓的天朝上国自居,直到我到了他们的都,具有数千年历史的古都北京紫禁城前面的时候,我明白了这个民族承载了几千年的厚重的历史底蕴,曾今辉煌的文明到现在也还让他们沉浸在大国的梦幻之中,我不确定用大炮将他们唤醒是否是正确的,但对于大英帝国的利益而言,此刻只能希望用这种方式令他们屈服。”——约翰.包令《在华回忆录》
清咸丰四年五月下旬,英法两国使节团到达了北京城,在理藩院安排下,在**外东至崇文门一条很长胡同内的会同馆内居住了下来,这条胡同北京的百姓都唤它做江米巷,元朝时此处专门贩售南方运来的大米,南人叫糯米,北人叫江米。时间一长人们就干脆叫它江米巷了。江米巷以正阳门为界,以西叫西郊米巷,而会同馆所在以东的地段则叫东郊米巷,此处正是日后有名的东交民巷,成为各国使节常驻的使馆区。
会同馆乃是理藩院专门用于安置来自安南、朝鲜、蒙古、缅甸等各属国朝贡使节的官驿,前面美国公使马沙利也是在这里安顿的。英法两国公使也被安顿在了此处。
当然理藩院的接待规格按照肃顺的意思,和对待一般来天朝上国朝贡的使臣一般无二,起初就连久在中国的麦华佗也不清楚其中的差别,但英国使节团里有一个中国人,将其中的差别告诉了麦华佗。整个英国使节团当时就全部都大雷霆起来,要知道英国使节团此次进京是谈判修约一事,是延续十二年前一个战胜国对战败国继续行使条约权益的对等外交活动,大英帝国绝对不是清国的属国或是朝贡国。
包令和麦华佗直接找到了礼部尚书兼任理藩院尚书的宗室大臣、以贝子爵衔封为镇国公的奕湘,要求搬出会同馆,接待规格要求改为国与国之间平等对待的接待规格。这可让奕湘为难了,他在咸丰三年年底才由左都御史升任礼部尚书兼任理藩院尚书,想不到接受不到半年时间,就遇上了这么个烫手的山芋。自道光二十年开始,但凡参与过夷务的名臣重臣,无一不是落了个身败名裂,京中官员无一不视抚夷之务为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如今摊在自己头上了,只得硬着头皮接下了。
听了包令和麦华佗咆哮般的一通话语之后,奕湘身为宗室大臣也是脸色一板,打算恩威并施,忽悠一番,说什么接待规格并非如两位公使所想,与一般贡使接待不同云云。哪知道包令和麦华佗当场就拆穿了奕湘的谎言,将理藩院接待贡使的规格一一说了个明白,倒把奕湘听得愣住了,两个洋鬼子居然如此熟悉理藩院的运作,难道手下有人做了内应不成?
抚慰无果,无奈之下,奕湘也不愿担破坏谈判的罪名,安抚了两位英国公使一番之后,将皮球踢给了三位谈判权秉大臣,派了理藩院一名主事前去告知。
得到消息的时候,奕訢、肃顺和乔致庸正在恭亲王府商议明日如何应对英法两国使节的事。听完奕湘派来的理藩院主事的叙述,肃顺一拍桌子站起身大怒道:“哪个不要命的狗奴才,胆敢通夷?你们理藩院还不给本官严查?”
奕訢微微愠道:“肃中堂,这里是我恭王府,不是你的户部衙门!”奕訢早就对肃顺憋了一肚子怒火,如今见肃顺飞扬跋扈,在自己的王府也公然敢拍桌子撂椅子的,当下很是不悦。
肃顺哼了一声,微微躬身算是给奕訢赔礼,说道:“王爷,我只是想到居然有人胆敢通夷,气愤之下才如此的。想那英法两国公使从未到过京城,若无京中熟悉理藩院之人只会,如何能知道这么仔细?”
奕訢勉强咽下这口气,哼了一声说道:“肃中堂又想在礼部弄出一起通夷大案么?”
乔致庸听两人话越来越不对味,连忙插口说道:“王爷、肃中堂,下官以为通夷之人必不会是理藩院中人。”
此话一出,那前来通消息的理藩院主事松了口气,要是被肃顺这个酷吏弹劾上去,理藩院可都是吃不了兜着走。肃顺闻言哦了一声问道:“何以见得?”
乔致庸说道:“理藩院官员虽然熟知理藩院规矩,但并无人通晓夷语,如何与夷人分说?再者英法使者初到,如何能尽信理藩院官员?料想此人定是长期与夷人打交道之人。”
奕訢嗯了一声说道:“乔大人所言有理,不过可知道此人是谁?”
乔致庸摇摇头说道:“这个可猜不出来了,不过理藩院命人可以查探,定会看出端倪,只是现在应该如何答复英法两国公使呢?”奕訢沉思不语,过了片刻缓缓说道:“不若给他们换个住的地方,招呼的下人再多安排几个,也就算是升了待遇了,料想也该能糊弄过去。”
肃顺听了气愤难平,走来走去的想着主意,忽然收住脚步,说道:“这样也不行,断无此等先例,此例一开夷人只怕更会耀武扬威的。”
乔致庸皱眉说道:“要不进宫问问懿贵妃的意思?”
肃顺怒道:“一点小事动不动都要去问一个女人,我可拉不下这脸来,不就是吃住上不满意么?老子偏偏不让他如愿,就是如此对待他们,看他们能如何!”
奕訢慢条斯理的整理了一下衣着,看着乔致庸笑道:“我看啊不如就照肃中堂的意思办吧,老进宫打扰皇嫂也不是个事儿。”
肃顺微微一惊,明白奕訢这是把自己当主事人了,自己出的这个主意要是砸了,这罪名可都是自己一个人背了,但话已出口,撂不下脸来,当下咬牙说道:“夷人蛮横,咱们也不用客气,不用理会他们,由他们闹腾去,给巡捕衙门知会一声,要是胆敢闹事,都给我拿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