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2)
川次郎随即叫了一名特工,叫他去屋外空地上找个木桩,立在地面。木桩很粗,就是短了一点,有多短呢,只到臀部以下一点地方。
就这么短的一个木桩立在地上,这叫我怎么射呢?你练了多年飞刀,是专门练的,你说你可以射击躲在地面草丛里的兔子,兔子有多高大,就像猫儿一样,跟这根木桩差不多,差不多呀。郝之芙没有再辩,她站好位置,那位置也是由日本特工指定,郝之芙站在指定位置上,拔刀,再拔刀,她一共拔了三枝飞刀在手里,身子没像在棚屋里那样转圈,上来就连三刀,两刀落空,一刀命中木桩。郝之芙走到桩子四周,将两把落地飞刀收起来,又从木桩上拔下另一把飞刀,走回川次郎身边。特工和川次郎用日语说了好多话,两人好像在商量郝之芙的飞刀技术。不一会儿,日本特工又在木桩顶部摆了个东西,他要郝之芙再朝这个东西拔刀射击。郝之芙看不清那是个什么样的物件,怕它质地硬,用刀击它,会毁了刀锋。郝之芙走到木桩前细瞧,光用眼看,还是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手摸一下,东西质地不硬,刀可以扎,但确实看不懂是个啥玩意儿。日本特工退到一旁,他似乎是在等郝之芙射出飞刀,然后跑到那个不知是什么劳什子的摆件旁边,查验射击成绩。事实上也是这样,等郝之芙对目标连两刀,并挥手示意,射击完毕,日本特工立即小跑步,跑到木桩那儿,将那个可以移动的小摆件取来,给川次郎看。这两刀全都射中,刀子深深扎入目标体内。川次郎见了,微微点头,向日本特工看一眼,似乎在要求他说点什么。日本特工又用日语和川次郎交谈。完了,川次郎对正在疑惑着的飞刀女郝之芙说:“行。”这是一句由一位日本教授说出来的极为短促又极为正确的中国话,而且只有一个字:行。而且是标准的口语。你行的。川次郎把那个摆件给郝之芙看。“这是啥玩意儿?”“什么?”川次郎没听明白,问飞刀女。“就是说,这东西是个什么东西?”川次郎听懂了,他转身问日本特工。特工用日语说:“是我们在国内军校上学那会儿用的靶子。”川次郎将日语翻成中文。“你们日本也练飞刀?”飞刀女想天下真有这等巧事,“你们日本人也练飞刀?”她问。日本特工不懂中国话,他见川次郎没事了,就走了。
川次郎对飞刀女说:“我同刚才走了的那人商量过了,你愿意做这儿的警卫吗?做飞刀警卫。”郝之芙听了这话,下意识地伸手去腰间摸刀盒子,摸到了,手不肯离去。“你愿不愿意来我们这儿当飞刀警卫?你的飞刀技术很高,你的良心的有没有?”飞刀女说:“你们干吗要来麦积谷掘我们的老坟?我们在过去……就是那些在坟墓里躺着的人……在那些古人还没死掉的时候,在那个时候,我们已经影响了你们日本人,影响了日本国。”“我来谷里和日本军队来中国,这不是一件事情,我来谷里是为了向古代的中国人学习,他们是我的老师,他们都静静躺在这儿的坟墓中。我十分崇拜他们。”“你掘了你老师的坟头,还要跟我说如此中听的话。”“我和日本军队不是一路人。”“什么?”“我和他们不是同一种人。”“那你是哪种人?”“军队带着武器进了中国,我没带武器,我来找我的古代中国老师。”“你掘了老师的坟。”“我的良心大大的有。”川次郎说着,把飞刀女郝之芙领进棚屋,接着他去一个木橱里取了一只碗出来,把碗放在郝之芙面前的桌子上,说:“吃,中国红烧肉,受了中国的影响。”郝之芙看碗里的肉,确实是用酱油、糖和黄酒烧成的红烧肉。郝之芙怎会知道日本人是用上述佐料来烧肉的?一是因为放红烧肉的木橱此时正门户大开,郝之芙在木橱里都看见这些东西了,二是用鼻子闻,也能猜到八、九分,这碗肉是用这些东西来烧煮的。尝尝,真甜,又甜又香又鲜。吃了红烧肉,郝之芙基本上快忘了自己是与日本人在交往。“你的多想想,你的应该多多想想,帮我一次忙,做我们这儿的飞刀警卫,因为被挖出的文物已经很多了,而且会越来越多,这会引窃贼来这儿的,贼来了,就请他吃你的飞刀,不请他吃中国红烧肉。”郝之芙说:“你的肉是谁烧的?这么好吃。”川次郎用手指着碗,说:“这肉的滋味怎么样?大大的美。你的飞刀会使,红烧肉的可会烧?”“我会煮兔子,但不是红烧兔子肉,红烧肉费佐料,山里人生活苦,没这么多讲究。”“你多想想,来我这儿当飞刀警卫,我们日本人有的是使唤人的钱。”“钱是好东西,跟红烧肉一样,是好东西。我来这儿有多少钱的收入,每月?”“什么每月?”“每月,每一个月,就是每一个月我在你这儿……”“在我这儿的,在我这儿的,你的每月都要在我这儿练飞刀,射击窃贼,保护我的文物,我的文物。”“是麦积谷的文物,是中国的东西,不过我是个山里女人,文物根本不懂,像这类从坟墓中出来的老东西,你们日本人以前就得到过它们的好处了?”“我们得文物什么好处了?”“受到它们的教育。”“这个说得对,你理解了。”“我在这儿每月可拿多少钱?”“跟二先生一样。”“哪位是二先生?”“吉府里的二先生,我们的朋友,合伙人。”“什么叫合伙人?”“就是与我们合作开古坟的人。”“我也要做合伙人。”“不行的,合伙人要拿钱出来的,合伙人是老板,合伙人是投资人,不拿人薪水,他自己就是个老板。”“教授,你刚才还说要我跟二先生拿一样多的钱,现在又说这话。”“二先生是假合伙人,他只是顶了个空名头,你们中国人说‘名头’,空的名头,古人经常会这样说,经常会说……”“说什么?”“中国古人会把‘名气’说成‘名头’,在小说里就有这种叫法,在那部说猴子的小说里就有。”“什么呀,你讲了这么多,这么复杂,还是你的红烧肉好吃。”“你来当警卫,我又给你薪水,又给你吃红烧肉,你的飞刀真有点厉害,哪个山里的盗贼会不感到害怕?”“多少薪水呢?”“和二先生一样。”“他拿多少?”“银元。”“多少银元?”“二先生每月都拿我给他的银元。”“多少?”“十个够不够?”“十个银元?”飞刀女郝之芙一听是十个银元,吓了一跳,世上真会有这么好的事情?每月十个银元,这么多银元,怎么用呢?飞刀女再问:“是每月十个银元,还是每年十个银元?”“为文物做警卫,当然是每月十个银元,我们在麦积谷里要呆好多日子,你算算,算算,可得多少银元?”
郝之芙离开座位,离开了面前的桌子,又离开棚屋,跑到屋外。川次郎跟着她走到屋外,就和前几日在梦中跟着女鬼跃出简易房北窗一样。到得屋外,郝之芙拔刀,朝那根矮木桩连射两刀,第一刀飞出,川次郎没见到,他走到棚屋外面时,正好是郝之芙飞出第二刀,这两刀,刀刀命中矮木桩。“好刀法。”川次郎大叫一声。这一声叫喊引得几个在棚屋四周走动的日本特工和谷里农民都赶过来看热闹。郝之芙见观者增多,立即又去刀盒里取出全部飞刀,大约有三、四把之多,一个仙人转身,魔鬼变脸,握在手里的这三、四把飞刀被她嗖嗖嗖前后串连着飞向矮木桩,看射击结果,木桩上只扎着两枝飞刀,是不是刚飞出的飞刀没一把射中木桩,在木桩上留着的两把飞刀是起先飞出的那两把?不是,原先在木桩上扎着两把刀,这次飞出的几把飞刀,最先那一把击中了木桩上的飞刀,使它跌落于地上,而飞刀自己则扎在木桩上,接着飞来的飞刀,全都如法炮制,跟前面的飞刀一样,将已在木桩上咬住的飞刀震落,自己照着木桩上的老洞眼扎入木桩。漂亮,太漂亮了。川次郎和其他人都围着飞刀女郝之芙,问她这叫什么刀法?郝之芙一边收取飞刀,一边说:“这叫‘飞鹰击龙嘴’,一刀紧跟一刀,刀刀击中龙嘴,刀刀把龙嘴里的珠子射落,后一刀挤掉前一刀,但刀眼在目标上只留下一个,只有最后一刀被留在了目标上的洞眼之中。”“好,好。”棚屋周围一片欢呼声。川次郎问:“龙珠在哪儿?”郝之芙说得高兴:“被后来的飞刀震落在地上的那把刀就是龙嘴里的珠子,木桩上只能有一个让飞刀扎出的洞眼,这眼儿就是龙嘴,几把刀连射,后一把刀将前面一把钻在洞眼里的刀射落下来,而这把刀自己则要跟进,扎入那唯一一个洞眼中,刀刀如此,这样使出的飞刀,就叫‘飞鹰击龙嘴’,是我死去的师傅教我的。”
川次郎这时想找个座位坐一坐,让自己颇有些激动的情绪安定下来。川次郎,川次郎,从今往后,会有一个能使飞刀的女保镖追随在你左右了。树也绿了,树也突然长高了,树都变成可以被当作飞刀靶子的木桩了,由树做成的木桩又返回土里,变成了绿树,木桩也随着树木长高长大了。一条通往墓区的小道,女鬼高举双手,两边腋毛浓淡一致,女鬼的身材和某棵树有着彼此切合的地方,女鬼转身,魔鬼之脸百变,其中有一张脸同郝之芙的脸相似,一阴一阳,就像月亮和太阳,月亮是太阳的翻版。
日本特工人员从棚屋里端了一只坐椅出来,他走出棚屋门,扭了扭上身,一会儿扭动的波浪向下身传去,波及到底下双脚,日本特工人员虽然也同往常一样从棚屋里走出来,但此时他的神情显得明显不自然,不像是跟着自己的意识往前走,特工端着椅子,走到棚屋外地面较为平坦的一处地方,将椅子放下,向川次郎招手,口称:“教授,椅子给您搬来了。”川次郎往椅子上坐下,说:“你做事很及时,你怎么会想到要到棚屋里去搬椅子来的?我正需要这张椅子。”坟墓中女鬼在旁暗笑。川次郎沿着一条曲线,跃出北窗,出窗后,还是那条曲线……向前向前,把鼻子伸到女鬼腋窝里,闻腋窝里的气味,鼻子伸向腋窝里最黑暗的地方,腋毛像黑色森林,说不出它是何等样的境界。眼前的郝之芙会不会真是女鬼托身?这事到底会不会生呢?上面相同。下面相同。形貌相同。内涵相同。内涵是水液?这可不一定相同。什么不相同?女鬼引着你走路。郝之芙引着你走路。上面相同。下面相同。主要是内涵没多大区别。川次郎坐在椅子上,看着众人围住飞刀女,川次郎的兴趣已经有所改变了。
文物被几个新来的日本志愿者有系统地整理出来,出土的陶罐居多,有价值的石碑因为体积太大,被单独放在一间较大的棚屋里,还有几间棚屋放着无数杂项文物,这一批文物,品种繁多,单个数量不大,但整体数量却十分巨大,那柄铜剑就被归类在这批出土文物当中,在铜剑旁,还放着几片铜镜、几只铜支架,关于这几只铜支架的年代,至今还没有定论,川次郎说不好它们的来历,支架上多处铜的部件都已经烂透烂穿,而锈烂之处,正好是古人留下铭文的地方,从城里又来了一位中国文物专家,根据他的论点,铜支架制作的灵感应该来自于中国古代人对凤凰鸟的描述,在巴蜀那地方有此类东西出土……川次郎问那位中国文物专家:巴蜀之地我去过多次,其中有一次是跟几位中国专家一起去的,我们从未听说过巴蜀有此类文物出土,你这么说,有什么依据呢?是明代的铜器,明代人从巴蜀文化中获得灵感,制作了这几件铜支架,“受巴蜀文化影响?”川次郎说,“巴蜀在什么地方?”这问题刚被川次郎提出来,那位中国专家忽然闭眼不语,像一个和尚在打坐,他不言不语,醒来后,专家开口说:在四川省东部,不管它了……铜剑、铜镜还有铜支架,它们的外形显得比较零碎,形象如同凤凰高飞的那几件东西……重说一遍,铜剑,比较确定,是春秋战国的东西,铜镜,也能确定,是汉代的东西,铜支架,难以确定,一说是明代的东西,受古代巴蜀文化影响,一说是不知其来历,什么都不能确定,川次郎不听从中国专家的开导,坚持自己的不确定观点,从这里起出的文物,以陶罐为主,这是指在数量上,从文物价值上来论,陶罐并无多大价值,文物价值比较高的还是那批汉朝和南北朝时期的石碑,特别是汉碑,这次来麦积谷考古,对于川次郎来说意义重大,他来谷里之前,知道麦积谷是楚汉相争时期,汉军囤积粮草的一处所在,他是冲着汉代文物来谷里掘古墓的,汉碑是得了几块,而北齐墓碑却得到的最多,几块北魏的石碑,其间的书法作品堪称一绝,北齐、北魏的石碑……川次郎睡在床上也会喜得跳起来,川次郎通过日本特工的电台,向城里报告了此次考古成就,山本司令官接到电报,立即回电,要川次郎准备将文物打包,可以装在用山里树木做成的木箱子里,山本司令官又派了好多辆汽车来谷里,随车而来的日军士兵,在文物未运出山谷之前,将驻扎在棚屋四周,某日深夜,山本司令官打来电报,接电报的特工读了电文,急匆匆跑来向川次郎汇报,说有明显迹象,山里的抗日武装正在朝麦积谷一带运动,城里的地下抗日组织也组织了人员,在城里城外各处布置耳目,而且他们还将山里抗日武装的部份武装人员领进城里,试图在李唐城里对日军打几个小规模的伏击战,山本司令官已令一千多名日军星夜开进麦积谷,接应在谷里装了文物的军车进城,沿途另有大量日军布防,川次郎根据山本司令官电文指令,仓促将文物装箱上车,凡是川次郎认为有价值的文物,他早已令人在文物上标明了日文,价值差一点,或者基本上没有什么价值的东西,川次郎就让人注明中文,装车分两类,大部份车辆都被用于装运川次郎标明了日文的文物,装此类文物的箱子也做得比较结实,这从外形上就能辨别出来,谷里全体人员一直忙了三、五天,出土文物全被装了箱,封了箱盖,然后被装上汽车,在一千多名日军保护下,在夜里,谷里全体人员便乘汽车出谷,车队缓缓向李唐城驶去,几个市民见自己当初来谷里时所带来的马匹、骡子、车辆都不得被带回城里,心中未免怨恨,但到城里后,川次郎按照每个市民马匹、车辆的损失程度,都补了银元,在麦积谷当地雇用的山民,临走时,川次郎也付给了他们银元,车队在大量日军士兵护送下,乘着夜色,回到了李唐城,途中非常平静,没遇上一点骚扰,抗日武装可能是未得到准确情报,没在沿途设伏,也可能是估量下来,护送车队的日军兵力过于强大,便决定放弃此次机会,以后再寻战机,袭击李唐城周围的日本侵略者,山谷里的人都走了,都散了,只有女鬼托身、长着女鬼形貌的飞刀女郝之芙被川次郎带在身边,来到了李唐城,飞刀女进城不多久,由于跟川次郎一帮日本人呆在一起,逐渐喜欢上了日本军服,她跟川次郎说了此事,要川次郎替她弄一套日本女兵服装,川次郎很犯难,他去和曾在谷里呆过的那几个日本特工商量,日本特工说,除非她参加城里的什么什么队,替皇军做事,否则不可能有女军服穿的,川次郎是个学者,在有些事情上头脑极其简单,而飞刀女郝之芙呢,她是山谷里猎户的女儿,以前也听人说起过日本军队侵犯中国领土,残害中国百姓的种种劣迹,但郝之芙毕竟没有什么文化,又缺少国家意识,有时候比山谷里的野兔子还要单纯,她这会儿只要能穿上日本女军服,别的任何事情都不会多想,川次郎见她愿意参加李唐城里由日本人领导的什么什么队,便托人给她报了名,不想等军服下来,现并不是郝之芙以前看到的那种日本女兵式样的服装,而是什么什么队的队服,郝之芙大感上当,想退队不干,又不成,进了这支伪军队伍,就甭想溜走,时间一长,郝之芙穿了伪军服装走在街上,没有一次不被市民骂的,连吉府里的二先生,日本人的朋友,也在背后狠狠骂郝之芙是汉奸、民族败类,将来不得好死,入了坟墓也会被人掘出来,就像麦积谷老坟头里被掘起的那些古代坟墓主人一样倒霉透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