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功成身退(下)(2/2)
不过,“三杰”并不是全部悲催到底,面相憨厚老实却一点都“不老实”的萧何两朝为相,辅佐完了刘邦,又辅佐刘邦的儿子汉惠帝,死后为惠帝谥号为“文终侯”,倒是“敞亮”了一辈子。
那么说,说了这么多废话,到底哪一句与《本纪》有关呢?
原来,张良在留地所著兵书共有三篇,并用黄石公所赠的《机关图》整理出一则外篇,留于后世,置于汉朝的图书馆――东观。
不过,这部“洞藏玄机”的兵法却是被埋没了下来,于东观内睡起了大觉。即使武帝向外藩用兵时,刘彻(汉武帝)也没想起“祖爷爷(刘邦)的苦心”,将这部“战争法典”翻出来给卫青、霍去病看看。不然,估计卫、霍二人当时定能横扫欧亚大陆!
世代迁移,西汉到了末年,王莽作乱,在长安建立“新”朝,光武帝刘秀重振寰宇,打入长安,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东汉建立后,刘秀命自己的儿子阜陵王刘延(刘晔的祖上)重建东观。
于是,刘延便将旧都――长安东观中未被战火烧毁的书籍经典搬往洛阳。
此时,被尘封了上百年的“张良兵法”方才复见天日。刘延见得此书,便以为得了至宝。“别有心机”的留在了身边。
后刘秀驾崩,在“争帝位”中,败下阵来的刘延欲借“张良兵法”用武力复夺帝位,但三次起事,三次败下阵来。
不过,好在刘延的同父异母兄长汉明帝(刘庄,刘秀的第四个儿子)深明大义,三次留下了刘延的性命。
三次被赦的刘延,不知是有感于明帝之恩,还是觉得张良写的全是些无用的狗屁东西,竟是将“张良兵法”投入火中,欲要烧绝。
不过,好在刘延虽是“糊涂”,但刘延的儿子刘冲还算明白,从小随父整理东观的刘冲爱书如命,将“张良兵法”从火中抢出。然而,却也仅仅烧剩下了外篇的一小部分。
那么说,既是张良所写的东西“屁用没有”,全烧绝了也不值得可惜啊?
其实,不是张良写的“不好”,而是刘延用错了地方。
原来,张良当时写书时,天下已然统一,大有太平盛世的景象。此时的张良觉得,若是再留些“攻心伐国”的东西于世上,实是有害无益。所以,张良便只将一些“墨守成规”的守城之法记述到了兵法之中。于是,“张良兵法”内皆是守城之法,未有攻城妙计。如果用其“伐国”,实是枉费心机,而若用其守城则是事半功倍。而那部外篇中所记画的“机关”,也只是些守城用具,如霹雳车等。
后来,随着刘延这一支皇族的渐渐没落,到得刘晔这一辈上,只是似刘备一样,沾了一个皇亲之名,“实惠点”的优越条件是一点都没了。
不过,比之刘备,刘晔倒是多了点“实惠的”东西――那就是当年被刘冲从火中抢出的一小部分“张良兵法外篇”一直在他们家传承了下来,而今终是在刘晔这一辈上,派上了用场,教其造出了霹雳车,帮曹操守住了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