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功成身退(下)(1/2)
且说当年汉高祖刘邦依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之力统一天下后,对三人大加封赏。
有领兵“伐国”能力的张良、韩信皆是封侯,被高祖养于国中;萧何却是未封,只是升任宰辅。
此时的张良知道,在“和平时期”,能够带兵打仗的自己和韩信成为“威胁”,为高祖所忌惮;反倒不如“管家婆”一样的萧何让人安心。
这也让张良想起当日“沂桥三进履”,黄石公在将《太公兵法》、《机关图》赠与自己后,所说的“此书只当用于乱世,世平之后,你当携此书归隐桑梓,否则必遭杀身之祸!”。
于是,正值壮年的张良选择了“归隐”,“挂印封官”――封地和赏赐皆是不要,欲“轻身”归乡里。
然而对张良“又爱又忌”的刘邦未遂张良心愿,还是将张良封为“留侯”,让其于封地之内著兵书,好将张良一生所学留于后世刘姓子孙“享用”。
留――位于今江苏省沛县东南的微山湖湖区内,这里曾是张良初遇汉高祖的地方,张良的余生便在此处度过。
张良死后,他的儿子张不疑继任留侯。后为完成“张良心愿”,张不疑“犯上不敬”,被汉孝文帝贬为庶民。于是,失去爵位以后的张不疑,方才带领家族,回到故里“韩国”(战国七雄之一),将张良遗骨牵于祖坟之中。
当然,比之张良的“辗转归国”,韩信则是要惨的多。
张良选择归隐之时,好似春秋时的范蠡一样,也给“惺惺相惜”的挚友韩信去了一封信。
当然,张良没有把信的内容写的那么“露骨”,只是让韩信与自己一起“云游”。
心中尚有一番报复的韩信见信,也似文种一般,置之不理。
接下来,“不死心”的张良于留地著兵书期间,又发了几封邀请函给韩信,邀韩信一起往著兵书,韩信仍是未做理会。
后韩信由“侯”转封为“王”时,张良终于“死心”,长叹一声。
张良身边亲近仆从问张良何故叹气,张良曰:“韩信死期不远矣!”
仆从大惊,问道:“封王乃是大喜,主家怎出如此不吉之言?”
张良闻言,未再搭言,只是复又长叹一声。
后韩信为吕后和萧何所赚,身死长乐宫之事传来,仆从方知张良所叹之不吉乃是真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