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效卫仿霍(2/2)
马超闻言,立道:“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成兄打仗怎能不带着我?”
韩遂见状,也是上来,说道:“成儿,西征非是小事,但恐两万人势微,不若你便带着孟起同去,那五千人的吃喝,我想办法!”
王成看着韩遂、马超真挚的表情,又是一番感动。不过感动之后,王成还是冷静的说道:“三叔,我带这么少的人去,就是不想一场西征下来,把大家都给掏空了。那种不要命的征法我不会干。为此,我已计划好了,出了玉门,我就开始啃肉干。我想啃上最多两个月,怎么也能到楼兰了!所以,我已从舅父(羌王)那里取来了两万人两月之用的肉干、乳酪。而今,若是再凭空添出五千人,恐怕口粮一时难凑起来!”
听到这里,韩遂点了点头,马超也觉王成之言有理,沉静了下来。
王成见状,又接着道:“此外,按着我来时孔明的说法,此次西域独立,其中的猫腻很大。说不定西域独立只是个幌子,‘某些人’的后续之招会更毒更狠。为此,西征是一部分,守家也占着一头。所以在我自知西征之时,若用西凉骑兵要比中原骑兵效果更好的情况下,我仍没往西平去借孟起的西凉精骑。为的就是孟起能全力守住西疆,使我安心西征,那便是对我最大的助力了!”
韩遂闻言,继续点头道:“孔明这孩子的心思倒是缜密,既是你们已然商量好了,那我和孟起便不再掺和了!”
马超此时却是莫名其妙的问道:“成兄?现下舅父在西羌为王,尤其还刚刚助了你两万人的西征口粮,但你却仍教我防范西疆,莫非你连自家的亲戚都信不过吗?”
王成闻言,知道马超误会了自己,摇了摇头,说道:“贤弟,舅父那边毕竟乃是外邦,部落制和我们的君主制有很大差别。他们那里可真是叫,谁的胳膊粗便要听谁的。虽然现下舅父已然坐稳单于之位二十年,但难保没有那么一两个有异心的,若羌族内再出个当年李文侯、北宫伯玉那类的人,我们可还敢对西疆掉以轻心?可要想到当年金城之失的教训啊!为此,贤弟在西凉一日,便是对舅父的一种支持,就教那些小人在异动之前,要掂量掂量后果。而你一旦轻出,身后可就算埋下了一个不知何时起祸的祸根。所以留你在西凉,比带你去西域更有价值!”
马超闻言,有些激动,点了点头,说道:“成兄,我明白了,等把你送离了武威,我便带人回西凉去!”
韩遂仔细的看了一会王成,赞道:“成儿,你已再非昔日那个冲动的毛头小子了。而今的你已然具有了超强的大局观,虽然我韩文约比你多吃了几年咸盐,但现在看来,已是照你差得远了!”
王成闻言,并未自喜,而是笑道:“三叔哪里话来,我要向您学的东西还多。此外,虽然刚才我说西羌那边的部落制不好,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今的中原四分五裂,诸侯各自为战,不定的因素更是摆在面上。所以在我西征的这段时日里边,若是雍州有事,还望三叔施以援手!”
韩遂闻言,一摆右手,说道:“成儿,你说这话便算见外了!我向你保证,我韩文约现在虽然算是残了,但若有人敢欺负到咱家的头上,即便他是金钟,那我也要带着凉州军去用破头撞一撞!”
王成闻言,心下再次好一阵感动,忽然间便即想起一年多以前,“大圣娶亲”时,诸葛亮的“劝婚”。
王成再次发觉还不到二十岁的诸葛亮是那么的有远见和心机,竟是通过一场“轻描淡写”的婚礼,帮着自己找了一个后盾和靠山。
于是,王成再次躬身,给韩遂施了一个大礼。
而后,韩遂盯着王成身边的监军庞德,命道:“令名,此次西征非同于中原作战,你要小心照看好成儿,莫使其有失!”
庞德闻言,跪下回道:“叔父放心,侄儿以项上人头担保,只要我庞令名在,便绝不敢教主公损及半根毫毛!”
韩遂点了点头,上来单手相搀庞德;马超急忙抢上前来,半跪着托起庞德道:“大哥,成兄便托付给你了!”
庞德见马超如此动作,心下感动,自己起身时,亦是将马超带起,回道:“二弟放心,大哥必不负你所托!”
并无亲兄弟的王成此时在一旁观之,忽然明白了“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真正含义!
书说简短,急行一月方才到得武威的王成,在武威教大军调整了三日,受了韩遂三日的盛情款待,又于武威补充了一些粮草(这里的粮草,非是乳酪、肉干,而是粟谷和草料。在中原境内,因各州各郡之间都有官道,虽然好坏不同,但都可行车。故王成所带的两万人马是自备着粮车的。自羌王那里购得的肉干、乳酪,是要等到出了玉门关,真正进入戈壁荒滩,丢了粮车以后才用的。),方才继续上路,奔向玉门。
马超应了王成前者的要求,同韩遂将王成送离武威之后,便即转返西平。
于是,公元188年后的中原,将重新进入没有王成的时间。那么,在没有王成的这段时间里,中原会有如何变化呢?
请看下回分解,“灭国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