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再见王允(下)(1/2)
第二天一早,受皇命提前回京处理缮后事宜的官员队伍出得虎牢,往京城方向赶去。
离开鸟不拉屎的虎牢,便没打算再回来的官员们都带着妻儿老小。为此,回京的队伍浩浩荡荡,迟缓异常。紧赶慢赶之下,用了四日方才到得京城。
四日后的傍晚,大队人马临京。王允吩咐王凌、王子服照应各路官员进城,而后再回司徒府安顿家小,王允则教吕布引路,往西城来投王成的雍州大营。
到得营门,守门将校辨出吕布,纷纷上前行礼,吕布教人往营内给王成通禀消息。
闻得小校通报,说是义父王允来探大营,王成急忙引诸葛亮由中军迎出。半路上,远远见得吕布拥着王允往营内而来,王成抢步到得王允近前,俯身拜倒,言道:“义父大人在上,小子王成在这给您行礼了!”
夜色稍晚,上了几岁年纪的王允,已然有些老眼昏花,虽然不辨眼前叩头之人模样,却能听得出王成的声音,急忙将王成搀起,眼中擎泪,激动的说道:“成儿快起,快快起来,教我看看,好好看看!”
王成闻得王允之言,胸中生出一丝暖意,借着王允搀扶之势起身,笑道:“我还是老样子,可有什么好看的,哈哈!”
待王成起身,王允借着火把光亮,上下打量,看了王成一会,说道:“果然还是老样子,看来只有我老了!”而后,王允又回头冲吕布说道:“谁说成儿在京城就不开心了,这不是笑了?”
吕布闻言,哈哈哈的笑了。
虽已入得夏天,但是洛阳之地早晚温差还是较大,王成怕在外边站得久了,夜风将旅途劳顿的王允吹着,便急急将王允引往中军大帐。
入得中军之后,王成请王允上座,而后大家再分主次坐好,寒暄了一阵,讲了一些闲话,王允开始陷入沉默。
诸葛亮看出端倪,知道王允刚到京城,便即匆匆来投雍州大营,绝非说闲话这么简单。于是,诸葛亮便连拉带拽的扯着众人出帐,将王成和王允单独留了下来。
众人走后,王允望着诸葛亮出帐的背影,满意的点了点头,问王成道:“刚才那个年轻人便是你身旁的高人吗?”
闻得王允之问,王成一愣,复道:“高人?!”
王允呵呵一笑,说道:“前者你假死造势,蒙骗董卓,使人往京城送信,教我‘打假’。我一时没有理解过来你‘死又不死’的意思,是公远(荀攸)提醒,我方才明白其中的‘真假’玄机。我赞叹你此计大妙之时,公远说你身边必有一个在他和公台之上的高人助你。而今看来,莫不是刚才那个年轻人吗?”
闻言,王成方悟“高人”之意,笑道:“义父好眼力,就是刚才那人,复姓诸葛,单字名亮。”
王允闻言,点了点头,说道:“此人好眼色,确实不简单!”
闻得王允夸诸葛亮,王成发自内心的高兴,得意的笑了起来。
而后,王允话锋一转,问王成道:“成儿,你我父子这一别,已有多少年了?”
闻问,王成在心中稍微盘算了一下,便即回道:“自新帝登基那年到现在,已是三年多了!”
王允闻言,点了点头,叹了口气,说道:“是啊!三年多未见了!”
见王允落寞之状,王成急忙排解道:“义父莫要伤感,虽然经年未见,但是你我父子不是都好吗?”
王允闻言,笑笑,高兴的说道:“谁说我伤感了?比之三年前,如今的天下已是另一片光景,你又为朝廷做了那么多的大事,老夫欣慰还来不及,何来的伤感啊?我是高兴,对,是高兴!”
闻言,王成见王允是真的高兴,便即谦逊的说道:“义父说得言重了,我只是做了一些小事罢了!”
王允闻言,又是呵呵一笑,道:“此间无外人,不用在这里跟我玩虚的。我为官的时间比你的岁数都长,打官腔你还嫩了点!”
闻言,王成尴尬的笑着点头,附和着王允说着“对,对,我还嫩了点!”。
王允见状,也跟着笑了一会。而后,王允转入正题的问王成道:“你写信教我使陛下早归京都,意欲何为?”
闻言,王成稍一犹豫,心中便即有了一个“搪塞”的答案,说道:“此次国难,有损国威,我想教陛下早日归京,主持大局,重振皇威!”
王允点了点头,对于王成急中生智“生”出来的答案表示满意,自语道:“我想也是这样!”
见状闻言,王成急忙问道:“想来义父此归洛阳,必是给陛下打前站的,不知陛下可是定了归期?”
王允见王成着急的样子,心中忽又生出几分疑惑,直白的说道:“我怕京城局势尚不稳定,所以归京之事,我请陛下还是从长计议了一些!”
闻言,王成有些惊讶的问道:“您没看到我给您写的信吗?”
王允闻言,说道:“看到了!,但诸般大事在你信到之前,陛下和朝臣们便已商议好了!”
闻言,王成“唉”了一声,有些泄气。
王允见状,皱眉问道:“成儿,你跟我说实话,你教陛下早日回京,可是还有什么其他目的?”
闻问,王成觉得王允可能对自己产生了一些误会,便急忙回道:“义父,你想到哪里去了?我能有什么企图?只是想陛下早点回来而已!”
王允闻言,出了口长气,淡淡的说道:“说你王成对朝廷居心不轨,我王允实是不信,只是我总感觉你似乎有点怪怪的!不过,我素知你没什么心计,只是有时想法比较新奇,所以我便也不多问了。既然你想陛下早日归京,那你就早做回雍州的打算吧!”
闻言,王成一愣,问道:“什么意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