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再见王允(上)(1/2)
听完小人严政给自己出的主意,何进心中便即有了几条道道。第二天的早朝,何后、少帝、唐妃还是只象征性的坐了一会,便将国家大事全权交付给何进及百官商讨了。
再次面临有关“国家未来走势”的问题后,何进未再教三品以上大员留下,其余官员回去休息,而是把大小百官都留了下来。因为经过此次国难,原来堪称“豪华”的“三公九卿”队伍,现在已然成功“缩编”,如果光留三品以上大员,实在是不够看的!
从某方面来说,何进还是比较“讲究”的。对于此次国难的缮后问题,何进定得调调还是比较人性化。那就是有功的赏,有过的不咎,没有再似当年“十常侍之乱”一般,大开冤狱。此外,“活着的要赏,死了的也要赏”这条规矩不仅让活人安心,也让死人瞑目!
反正缮后问题商议完毕之后,主要把工作分为了两大块。
一块是“赏善罚恶”,交由司徒王允主管,侍中蔡邕、太尉杨彪负责协助;一块是“京城修缮”,交由侍御史郑泰主管,太仆韩融、侍中杨琦负责协助,并且钦点洛阳良工苏越全权负责北宫城修缮事宜!以上六名朝中大员并一名“皇室包工头”先期回到洛阳开展工作,“流亡政府”继续于虎牢坐镇,静观“京中之变”。
朝事议罢,何进教百官散去,单独留下王允。
“恭喜司徒大人(称呼又变了!),贵公子王成又建奇功一件,家门之幸,实是可贺也!”何进皮笑肉不笑的说到。
王允则是正色说道:“得有成儿,非是老夫之幸,实乃朝廷之幸也!”
何进闻言,附和道:“对,对,司徒大人说得对!”
王允看了看何进的那一脸不自然,说道:“你我同朝为官数年,大将军有话直讲就是!”
何进问道:“司徒大人觉得诸侯继续于京城驻军可是合适?”
王允道:“当然不合适!”
何进闻言,一愣,心说,“不合适,你还教诸侯联军在京城呆着!”。
王允见得何进颜色,猜出何进的心思,说道:“我倒是想教诸侯联军赶紧走,但是他们走了,谁来管流散于京城的贼军?”
何进闻言,说道:“司徒大人多虑了,我们不是有御林军吗?”
王允闻言,“哼”了一声,挖苦道:“御林军要是管用,我和大将军现下就不是在这里了!”
何进闻言,脸上发烧,毕竟御林军直属大将军管辖。不过,何进还是死撑着脸面说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当初贼军势大,御林军有所闪失,也是难免。而今贼首已除,残军已不足虑也!不知司徒大人可有办法教诸侯撤军?”
王允闻言,看了一眼何进,说道:“既然大将军对御林军有此信心,那直接发令诸侯,教他们撤军不就得了?”
何进闻言,憋出一丝笑来,说道:“司徒大人,请神容易送神难这个道理您不会不知道吧?但恐诸侯联军不肯轻易撤走,所以我想请您和王刺史(王成的称呼也变了!)说说,做个表率先!”
王允闻言,说道:“大将军放心,我了解成儿,他绝不会死赖在京城的!”
何进点了点头,又说道:“此外,还请司徒大人与王刺史说说,将潼关交予朝廷管辖!”
王允闻言,愣了一下,想了想潼关的战略位置,明白了何进的心思,对何进说道:“朝廷要这么做,我能理解,王成必然也能理解。既然大将军说了,王成一定会将潼关交出。即便大将军不教王成交出潼关的话,老夫也敢以项上人头担保,王成不会成为第二个董卓!”
何进闻得王允代王成松了潼关的口,便即点头,附和道:“那是,那是!”
而后,王允问道:“不知大将军属意教何人去守潼关?”
何进说道:“原潼关部将段煨、伍习除贼有功,对潼关又比较熟悉,外加上由这两人出面,负责招降四散的贼军回潼关也比较合适。这样,还能迅速使京城周边的情况安定下来。”
王允闻言,说道:“大将军考虑的周全!”心中却说,“饮鸩止渴,不计后果,倒是不怕伤了忠臣之心!”。
何进见求王允办的事,王允都答应了,话锋一转,说道:“此外,请司徒大人代转王刺史一声,请王刺史以后行事小心一些,对于私赦重犯这样的事,还是小心着做好一些!”
王允闻言,立目皱眉道:“大将军此话怎讲?”
何进说道:“据闻王刺史将李郭二贼手下大将王昌私赦出牢,收归帐下。”
王允正色道:“大将军可不敢乱说话啊!”
何进笑笑,说道:“这也不是什么天大的罪过,想来孔豫州也没必要诬陷王刺史!”
王允闻言,皱了皱眉,想来既然是豫州牧孔?知会的何进,应该不是空穴来风,便即说道:“此事老夫记下了,见到成儿,老夫必会当面责斥,教其将贼犯法办!”
何进闻言,笑道:“司徒大人不必这么认真,想来王刺史这么做,必然有他的道理。”
王允闻言,说道:“既然大将军如此宽宏,那老夫便代成儿谢过了!”
何进闻言,知道这招“敲山震虎”已然有了一些效用,便不再废话,呵呵一笑,话锋一转,说道:“此次回京,诸事辛劳,就多烦司徒大人费心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