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坏蛋”袁术(2/2)
在“胳膊拗不过大腿”这条千古不变定理的正确指示下,当时的雍州刺史被张温搬倒,下到狱中,雍州出现权力“真空”!
在“真空”之下,朝中觊觎雍州刺史空位的诸位“仁兄”,便即开始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走动”。其中,“呼声”最高的便是袁术。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雍州刺史的空位就是袁术的老师――张温,给袁术量身“弹劾”出来的!
然而,正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当所有人都认为袁术将是新任的雍州刺史,很多雍州当地的氏族大员都纷纷往宛城给袁术送礼的时候,灵帝却下了一道惊人的旨意,将平叛雍州有功的董卓,封为了新任雍州刺史!
朋友们一定会问,董卓有什么“背景”?呵呵,董卓和我一样,上推八辈,都没什么名人祖宗。为此,知道就是天上真能掉“馅饼”,也是砸不到自己头上的董卓,没跑关系,也没送礼!不过,这却反倒成为了董卓胜任雍州刺史的“资本”。因为灵帝不选袁术的理由便是,“其家四世三公,其师乃是司空,若是再封其刺史之职,则天下可还有人识得我是皇帝吗?”!
世间的“阴差阳错”真是可笑,写到这里,我自己都把笔给笑“扔”了!可真还是“有福之人不用忙,无福之人跑断肠”啊!
且说“莫名其妙”当上州刺史的董卓本应感激“天恩浩荡”,上感皇恩,下报黎民。却不想“穷人乍富”后,董卓竟是报复起往日那“不堪回首”的日子来!每天早晨,董卓买两碗豆腐脑,喝一碗,他倒一碗!
丢掉“穷人”本质后,董卓变得飞扬跋扈,穷兵黩武,排除异己,占地侵权!先是逼迫河东太守王邑归附自己;接着又乘闹黄巾贼的当口,暗中资助了一大批雍州境内的黄巾贼,去攻袁术的宛城。
对于曾与自己“争夺”雍州刺史之位的袁术,董卓一直有所“记恨”和“担忧”。为此,董卓自上任雍州刺史起,就已打算将袁术从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挪开抑或“清除”!而黄巾起义恰恰给了董卓这么一个机会,董老贼在李儒的“劝说”下,又怎么能不利用呢?
然而此时我却要“公道正派”的站在袁术一边说话,那就是“当年的雍州刺史之争,真的和你董卓没半毛钱关系,因为你根本就称不上‘对手’!”。
董卓资助的黄巾贼真是“给力”,假扮成“黄巾贼将”的雍州大将华雄将袁术手下爱将俞涉砍了个“身首异处”后,又把个宛城围了个水泄不通。生平未逢如此巨大挫折和困难的袁术,被围“哭”了!
若不是血气方刚的孙坚聚集了乡中少年及诸商旅,并淮泗精兵一千五百余人,同刘备(李伦)的义军一起解了宛城之围,那袁术早就死“凉”了。为此,孙坚和刘备都算是对袁术有恩。
被救之后的袁术查清了事情真相,知道是董卓在暗中使坏。然而在那“臣非臣,皇非皇,有枪便是草头王”的时节里,知道再凭“关系”已是枉然的袁术,无力以一“城”抗一“州”,为了避祸,选择了“逃跑”。
知道自己前脚走,董卓后脚便会跟进宛城的袁术,不想董卓白得个大便宜。在引军撤出宛城之前,袁术下令,“血洗”了自己治理经年的宛城。
看着自己一手堆起的“沙堡”,在自己的摧残下,复又变成了一堆“沙砾”,袁术心中的那种痛,“无法言喻”!在悄悄落下一滴“泪”后,袁术自此变得“歇斯底里”,从此再未哭过。因为袁术之心已“死”,他已不会“哭”了!
来到世间本是“一身清白”的人们,并无“好坏“之分,之所以会有“善恶”,皆是后天造成的。因此,请朋友们对于袁术的“暴行”,给予一定的“谅解”,不是所有人生下来都想当“坏人”的!